沈壽發揚蘇繡藝術
沈壽,初名雪芝,號雪宦,江蘇蘇州人。清代刺繡藝術家及刺繡教育家。
沈壽是清代刺繡藝術大師。她開創的刺繡技法,為我國現代刺繡藝術,特別是“蘇繡”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她小時候,常去外祖母家玩,每次去,都被那里家家戶戶的刺繡所吸引,一看就是大半天,有時竟忘了吃飯。外祖母見小外孫女這樣喜歡刺繡,就給她置了一幅繡具讓她學繡。沈壽聰明虛心,所以十幾歲便顯霹出藝術才華。學習之初,她只是學著繡花花草草,漸漸地就感到不滿足了。一次,從外婆家回來,就悄悄地把父親珍藏的古畫拿出來,照著上面的圖畫繡了起來,她覺得這樣比繡花草有趣多了。后來,就將沈周、唐伯虎的畫作為自己刺繡的藍本。由于興致好,再加上繡工精細、認真,她繡的“秋雨月上圖”,簡直讓父親難以置信。經過幾年的學習實踐,沈壽的刺繡水平逐漸提高。
為了使蘇繡水平更上一層樓,沈壽在丈夫的支持下,潛心研究歷代刺繡技法,總結整理出十種新的蘇繡針法,使蘇繡在繼承的基礎上又有新的提高和創新。就在沈壽的刺繡技法享譽姑蘇城內外時,西洋的攝影和繪畫,再次啟發了她的創作靈感,她敏銳地感到這是使刺繡藝術如虎添翼的關鍵一環。在她的親自嘗試下,一幅借鑒西洋藝術明暗處理手法的蘇繡藝術品問世了。成功的喜悅,激發了大膽實踐,勇于創新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她決心創造一種專供欣賞繡品用的仿真繡法。為了這一突破,她天天在大廳里反復琢磨實踐。試了一次又一次,每下一針都絞盡腦汁,一絲不茍。在她的不懈努力下,這種吸收明暗原理,注重人物逼真,表現物象立體感的仿真繡,終于成功了,沈壽正是憑著這種知難而進的探索精神,才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關。
學習刺繡翎毛走獸是個難點。沈壽和她的弟子去北京萬牲園進行實地考察,把鳥獸身上各部分的色彩記下來,作為刺繡教材。
沈壽還努力克服過去繡法中的弱點,細心揣摩適合人物特點的新方法。一次,她和弟子發現在美人的紅唇邊,用深色的線加繡兩針極細的短針,能使美人笑起來。這一創造,開拓了繡像領域,改變了以往繡像呆板的毛病。
沈壽通過自己的實踐,為蘇繡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不愧為蘇繡第一名手。
◆這位蘇繡大師,以其超人的智慧,靈巧的繡手終于把傳統的蘇繡工藝提高到了更為絢麗神奇的藝術境界。
上一篇:湯球治學
下一篇:焦循傾囊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