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后軍民大反攻作戰(1945年8~9月)
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發展的形勢推動下,中國八路軍、新四軍和抗日根據地軍民開展了對日軍的全面反攻作戰。
1945年8月9日,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毛澤東主席發表《對日寇的最后一戰》聲明,號召“中國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應舉行全國規模的大反攻”。(《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119頁)8月10日、11日,朱德總司令連續發布七道命令,要求各解放區抗日武裝部隊向其附近的日、偽軍送出通牒,限其于一定時間內向人民軍隊繳械,對拒不投降之敵,即予以堅決消滅。
晉察冀軍區部隊分別向同蒲路北段東側、平漢路石家莊以北路段兩側及大同、豐鎮、集寧(今內蒙古烏蘭察布)等地區進攻,一部向張家口、多倫及北平(今北京)附近地區進攻;一部向平漢路北平段東側及天津附近地區進攻;一部向北寧路唐山至臨榆(今河北山海關)段進攻,主力一部向遼寧挺進。
晉綏軍區部隊一部向平綏路以北進攻;一部沿黃河北上攻擊歸綏(今內蒙古呼和浩特);一部在南線由同蒲路兩側反攻太原。
晉冀魯豫軍區以太行部隊主力分別向同蒲路南段東側地區和平漢路石家莊至邯鄲兩側地區推進,另一部向新鄉至博愛段鐵路沿線進攻;太岳部隊向同蒲路南段和黃河北岸發動進攻;冀南部隊向平漢路邯鄲至石家莊段東側地區進攻;冀魯豫部隊向平漢路邯鄲至新鄉段東側及隴海路開封至銅山(今江蘇徐州)間地區進攻。
山東軍區以五路大軍向日、偽軍展開全面反攻。第一路軍向津浦路濟南至兗州段沿線進攻;第二路軍配合新四軍進攻青島、新浦;第三路軍向青島外圍及膠東半島沿海各城市進攻;第四路軍向津浦路濟南至滄縣(今河北滄州)段沿海進攻;第五路軍向津浦路銅山至兗州段進攻。
在華中,新四軍各部隊分別向長江兩岸、津浦路南段、隴海路東段及滬寧路的日、偽軍舉行反攻。
在華南,東江、珠海、瓊崖縱隊等人民武裝力量集中主力,分別向廣九路沿線、東江兩岸、雷州半島的日、偽軍據點展開進攻。
東北抗日聯軍與挺進東北的八路軍等人民武裝力量會合,參加了東北的戰略反攻。
1945年8月14日,日本政府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在美國“密蘇里”號軍艦上正式簽字。至此,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結束,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結束。八路軍、新四軍和華南人民武裝力量在對日實行全面反攻中,取得了巨大的勝利,從1945年8月11日至9月2日,共解放城市150座。但由于日、偽軍和國民黨軍隊的阻撓,人民軍隊未能解放被包圍的一些中心城市和交通要道。
在敵后軍民大反攻作戰中,日軍向八路軍繳械投降。
上一篇:《攻閩之戰(1918年5~8月)》真實記錄與故事
下一篇:《柏舉之戰(公元前506年)》真實記錄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