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吳越曲·蘇州之旅·洞庭山·碧螺茶香春無限
從蘇州胥門乘船,經(jīng)木瀆,出胥口,泛舟太湖之上,眼前是36000頃浩瀚水域、粼粼波光。汪澤中的七十二峰仿佛隨波沉浮,如翡似玉,隱顯于浪谷波峰。最著名的東洞庭山,乃“因湖中有洞山、庭山,在其西者為西洞庭,在其東者稱東洞庭”而得名。東山為半島,三面環(huán)水;西山峙立湖中,為太湖最大之島。東山莫厘峰與西山縹緲峰遙遙相對,并峙為太湖諸峰之冠。
東西洞庭遙相對
蘇城西南40公里的東山,曾為蘇州重鎮(zhèn)之一。位于太湖東南隅與蘇城相連的半島西端,原名胥母,即乘山,因伍子胥曾于此迎母而得名。隋代稱莫厘山,因莫厘將軍居之而名。主峰莫厘山,俗稱大尖頂,海拔293.5米。背山面湖的山北有古村翁巷、楊灣村、陸巷;軒轅宮、凝德堂、靈源寺;翠峰寺、雨花臺遺址;柳毅井、龍女廟、席家花園、寒山等名勝。據(jù)說,此山在吳越春秋時已被謂之“吳郡東部屏障”、“游觀采食”重地。主峰及翠峰山上望越墩、演武墩,為吳越征戰(zhàn)遺跡。原有九寺十三庵,加之滿山花果,故人稱天然園林。其中四時十景,引人入勝:豐圻探梅、武峰桃浪;葑山芰荷、白沙盧橘;仙橋楓葉、翠峰松徑;菱湖秋月、化龍飛泉;寒山落照、厘峰積雪。
西山屹立在蘇城西40公里的太湖水域中,主峰縹緲峰,亦曰杳渺峰,海拔336.5米。因四面環(huán)水,故名包山,即后魏酈道元《水經(jīng)注》提及的“苞山”。又因《道書》云其山中林屋洞為“十大洞天”之第九,故又稱“林屋山”。山中古跡頗多,為春秋戰(zhàn)國時吳王消夏避暑、賞月怡神、練兵養(yǎng)馬之地,有消夏灣、明月灣、練瀆、馬村等。山中盛產(chǎn)果茶桑木,亦產(chǎn)太湖水旱二種山石。其八景如畫,美名為:雞籠梅雪、甪里梨云;消夏漁歌、縹緲云場;石公秋月、玄陽稻浪;毛公積雪、林屋晚煙。
石公秋月,位于主峰東南突入太湖中的石公山。這里山勢低緩,背連主峰,西瀕太湖,三面環(huán)水,山石百態(tài),因山頂原有一狀似白頭老翁的巨石而得名;有歸云洞、夕光洞等巖穴奇景及來鶴亭、御墨亭等古建筑。每年農(nóng)歷九月十三日,人們紛紛登臨荷照臺,觀賞日落月升、日月對照的美景盛況。故有“太湖之峰數(shù)十,名者八九,包山最著”;而“包山之勝數(shù)十,名者六七,石公最著”的記載。
“嚇煞人香”
太湖畔洞庭東山盛產(chǎn)的“碧螺春”名茶,色、香、味俱佳,其名頗雅,傳說不一。一說它色似晶瑩的碧玉,狀如卷曲的海螺,在清明前后的早春采摘,故名“碧螺春”。
另說,茶名原為“嚇煞人香”。很久以前,洞庭東山碧螺峰石壁間生有茶樹數(shù)株。一年春天,采茶女把竹籃裝不下的嫩茶揣入懷中,茶葉受熱異香撲鼻,眾女驚呼“嚇煞人香”,遂有此名。1699年,康熙南巡品嘗此茶后贊不絕口,以其名不雅,改賜“碧螺春”。
又說,此茶得名于一個叫“碧螺”的漁家姑娘。她聽說莫厘峰出了妖怪,決意上山打探細(xì)情。她發(fā)現(xiàn)所謂“妖怪”,原是一株油綠的野樹苗,她采下嫩葉,塞在懷里,捂熱后葉香濃郁,遂把樹苗連根拔起,帶回家栽到洞庭西山徐石山腳下破庵前。她精心栽培,把采下的香葉送給鄉(xiāng)親沏茶,又將茶葉炒干存放。后來,這種茶樹遍植洞庭東西山。人們?yōu)榧o(jì)念碧螺姑娘,把這種茶叫“碧螺春”。最早植下這種茶樹的破庵,就叫“碧螺庵”。早年生長這種茶樹的山峰,亦名“碧螺峰”。
碧螺春茶樹主要得益于太湖的水氣云霧,茶葉含多種微量元素;與果樹間作,又具果香。每逢清明前后,茶汛開始,采茶女身背竹簍,穿枝翻葉,翹指采摘。真是一幅“入山無處不飛翠,碧螺春香百里醉”的美好圖景。采下的每支茶都為一芽一葉,人曰“一槍一旗”。行家稱,要采摘五六萬支嫩芽,才能制成1斤碧螺春茶。
現(xiàn)碧螺春茶被列為中國十大名茶(武夷巖茶、黃山毛峰、君山銀針、祁門紅茶、六安瓜片、信陽毛尖、都勻毛尖、鐵觀音、龍井茶和碧螺春)之一。
洞庭果鮮
太湖洞庭東、西山盛產(chǎn)水果,品種繁多,質(zhì)優(yōu)味美,人稱花果山。
山中名桔“洞庭紅”,遠(yuǎn)在唐代即為貢品。唐代詩人白居易賞桔有感,詩曰:“珠顆形容隨日長,瓊漿氣味得霜成”。“水天向晚碧沉沉,林影霞光重迭深。浸月冷波千頃雪,苞霜新桔萬株金。”詩中所指,大半為經(jīng)霜后采摘、待來年春節(jié)前后品嘗,色香味俱佳的料紅桔。
楊梅有十幾個品種,其中以烏梅最佳,果大、色濃、汁多、味甘。明代詩人徐階盛贊曰:“折來鶴頂紅猶濕,剜破龍睛血未干。若使太真知此味,荔枝焉得到長安。”
傳說早年太湖洞庭東山一片荒涼,有虎傷人。山腳下住著一個叫王盛的小伙兒,為給母治病,上山打獵。一次他手起箭落,正中迎面撲來的老虎喉部,發(fā)狂的猛虎返身遁去,一路灑下滴滴鮮血。王盛把一顆顆虎血球拾起,試著讓老娘服下,她竟病愈。惡霸張驢聽說后,逼王盛交出虎血球。王盛不依,要把虎血球留給窮人治病。張驢施毒計把他拋入太湖淹死。王盛娘天天在東山灑落虎血球的地方放聲痛哭,淚水竟?jié)补喑鲆恢晷涿纭G锶眨浣Y(jié)出虎血球似的又紅又圓的果子。王盛娘把果子摘下,分送給鄉(xiāng)親品嘗,竟治好了不少人的頑疾。后來,這種果樹遍植東山。因為是王盛娘用辛酸的淚水澆灌出來的,這果實還帶著酸味,人稱楊梅。
明代才子唐伯虎亦在洞庭東山留下有“唐梅”佳話。一年夏日,日落時分,唐伯虎來到一戶農(nóng)家門前要水喝。老農(nóng)把他讓進屋,端上一盆紅里透紫的楊梅請他解渴。唐伯虎入座,一顆一顆品嘗起來。他見屋墻上掛著一張白宣紙,詫異地問:“請教您老,這無畫之紙,為何掛于墻上?”老人答曰:“實不相瞞,我聽說唐伯虎要來東山,特地買來紙請他作畫!”唐伯虎笑道:“既然您喜歡畫兒,就讓我試試筆吧。”他邊吃邊把梅核吐在宣紙上,老農(nóng)怒曰:“我好心款待你,你為何弄壞我的畫紙?”唐伯虎說:“這畫兒算是我的答謝。”臨走從盆里揀起幾片楊梅葉貼到畫兒上。老農(nóng)走到畫前剛要將它扯下,突然眼前一亮,好一幅枝繁果累的楊梅圖!遂將這畫掛在門外,一陣清風(fēng)將畫兒吹落在地,老農(nóng)正要拾起,畫中楊梅樹卻已牢牢扎根土里。果熟后皆“香甜如糖”,人們都說這是唐伯虎筆贈的仙果。因“糖”與唐伯虎的“唐”同音,故人稱此果為“唐梅”。
上一篇:灼灼閩粵花·武夷山之旅·武夷山·碧水丹山
下一篇:朗朗齊魯月·曲阜之旅·曲阜·禮儀之鄉(xiā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