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宮拾薪苦學
承宮,字少子,東漢時瑯邪(治今山東諸城)人。
東漢時,有個叫承宮的孩子,父親很早就去世了,他便成了孤兒。八歲那年,為了糊口,只好給地主去放豬。
鄉間有個名叫徐子盛的學者,是講讀《春秋》經的專家,教有幾百名學生。有一天,承宮趕著豬群從學館門前經過,聽見里面正在講經書,便停住腳步,側耳靜聽。春秋故事本身就很吸引人,徐子盛講得又十分生動形象,引人入勝,承宮越聽越有味,竟然入了迷,忘記了放豬的事。
太陽已經落山了,地主仍不見承宮回來,便出來尋找,當找到學館門前時,看見承宮正聽得入迷,而豬群卻早已不見了蹤影,頓時火冒三丈,像餓狼一樣撲向承宮。地主的打罵聲,驚動了徐子盛和他的學生,他們從書館里出來救下了承宮。徐子盛問清了原因,深為承宮的好學精神所感動。承宮也要求老師把他留下來。徐子盛和地主講妥了條件,便收留了承宮。
從此以后,承宮跳出了火坑,有了學習機會,從心底里感激徐子盛和他的學生。他打水,燒飯,外出打柴,一有閑空,就聽老師講經,或自己專心致志地學習,從來不知道疲倦。就這樣,幾年過去了,承宮邊勞動邊學習,把儒家的幾部經典著作全部學通了。后來,他辭別了老師和同學,回到家里,自己開始教書授徒。
◆每個人都有很強的學習能力,可以通過不斷的努力和嘗試來調整自己、提高自己。不要放棄,而要對自己遇到的挫折進行必要的分析和總結。只要你能夠找到正確的方法并持之以恒地付諸實踐,成功一定會屬于你。
上一篇:戴震追根究底
下一篇:方孝儒讀書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