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元多的收音機
無錫市無線電五廠生產的“詠梅”牌袖珍收音機,一度在市場上很暢銷。隨著收錄機和電視機的普及,“詠梅”牌袖珍收音機銷售量下降,從每臺20多元降價為10.5元,仍不見起色,工廠面臨著虧損和倒閉的危機。
王廠長和符書記為此心急如焚,他們覺得現在的銷售價已快降到最低點了,難道質量優異、性能良好的“詠梅”牌收音機注定要被市場所淘汰嗎?
他們就召開各地用戶的座談會廣泛征求意見。人們對詠梅袖珍收音機的反映還是良好的,認為有它的優勢,不應該退出市場。那么為什么銷路不暢呢?有宣傳問題,有競爭問題,歸根結底,還是價格問題。
王廠長還專程冒著嚴寒到北京去實際了解詠梅袖珍收音機的銷售情況。他轉了各大商場,發現打聽詢問者很多,但實際購買者卻很少,其原因確實是價格問題。因為這種收音機畢竟不像它剛問世時那么引人注目了,人們收聽音樂和廣播的渠道越來越多,如果價格合適,人們不妨就購買一個,如果不合適,不買也無關緊要。而且購買對象也變成以學生為主,他們不可能出大價錢購買一件并非必不可少的物件。
王廠長問商場的售貨員:“這種機子以什么價格銷售比較合適?”
售貨員說:“倘能每臺跌到10元以內,雖然僅差幾角錢,人們的購買心理就會發生變化,銷量就會上升。”
王廠長回到無錫后,算了一筆細賬,若按現在的銷量,價格已無法降低,倘若銷量擴大,成本降低,再適當壓低銷價仍是可能的。于是再次召集各位經銷單位業務員會議,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方案:“只要你們進我們的貨,如果商場虧了本,虧多少由我們廠家來賠償。”
這一大膽的舉措消除了各經銷單位的顧慮,因為市場上收音機的價格一直在降,商店吃虧,既然工廠作出了這樣的保證,他們就敢于大膽進貨、大膽銷售了。
詠梅牌袖珍機每臺由10.5元降為9.8元,這削價7角錢,竟使無錫無線電五廠生產蒸蒸日上,“82年系列”這一種產品供應市場后,廠方獲益30萬元,真正做到了“薄利多銷”。
上一篇:鴟夷子皮反為主
下一篇:何塘藏杯除奸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