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槍暗箭·龍顏不悅,內弟放箭
虞慶則在北周時甚有威名,入隋以后又出使突厥,說服突厥首領歸順隋朝,稱臣朝貢,又立大功一件,因此深受隋高祖楊堅的器重,官拜上柱國,爵封魯國公,開皇九年(589)轉為右衛大將軍,不久改任右武侯大將軍,真可謂恩寵無以復加。但慶則這個人有個毛病,就是對無關自身痛癢的事一貫漫不經心,有時候這種毛病發展到極為嚴重的程度。譬如開皇二年(582)突厥入寇,慶則掛帥出征,因部署失當致使士卒多遭凍寒,凍掉手指者計千余人,其偏將達奚長儒被突厥人圍困,他競按兵不動,坐視長儒孤軍奮戰到只剩下十分之一的士卒。相反,慶則對自己的利益卻非常看重,以至于不惜違背皇帝的旨意,如在出使突厥以前,高祖吩咐他如果突厥贈馬,他只能象征性收三五匹就罷手,但最終他卻收下了一千匹良馬,外加一個突厥少女。隋高祖對慶則的這一類表現是很不滿意的,只不過考慮到慶則功非等閑,當時未加追究。開皇十七年(597)是慶則的大不吉年。這一年有個名叫李賢的人反于嶺南,攻據州府,氣焰很囂張。高祖會集群臣商議討伐,諸將都紛紛自告奮勇,惟有慶則閉口無言。高祖偏偏就將他的軍,以明顯不滿的口吻質問他說:“我不明白,閣下身為宰相,位列上公,如今國家有賊,居然無動于衷,這到底是為什么呢?”慶則連忙拜伏謝罪,冷汗流了一身。高祖臉色略略轉晴,當即任命慶則為桂州道行軍總管,擇日起程。慶則又以內弟趙什柱為隨府長史。趙什柱顯非善良之輩,他早就與慶則的愛妾私通,兩人打得火熱,此次隨軍遠征,唯恐事情敗露,他就來個惡人先告狀,揚言慶則不樂出征。本朝慣例,凡朝臣出征,高祖都一律設宴餞行,頒賜送別,這次因誤信什柱的謊言,高祖在送別宴上一直龍顏不悅。慶則由此更加悶悶不樂。及至討平李賢,回師到潭州(今湖南長沙)臨桂鎮,慶則登山眺望附近山川形勢,忍不住大發感慨:這一帶地形險固,再加糧草充足,真是好個用武之地!如果守得其人,確實難以攻拔。于是派什柱先回京師報告本次出征的概況,并借機觀望高祖的態度。什柱巴不得有這么個機會,一到京城就誣告慶則謀反。高祖本來就生性猜忌,又一段時間以來對慶則的印象實在不好,有人告變正是他求之不得,于是下令捉拿慶則,嚴厲審問。結果肯定是預想之中的,因為這種審問目的就是要沒有枝枝葉葉也找出某些影子來,慶則自然難逃一死。至于趙什柱可就大占便宜,他一方面偷了人家的小老婆,另外還借這番誣告賺到了一頂柱國的顯赫烏紗。(《隋書·虞慶則傳》)
上一篇:釜底抽薪·黃門設計,處羅入朝
下一篇:南懷瑾《“三家店”賣的是什么》人生國學智慧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