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野之戰(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1046年,在周滅商戰爭中,周武王率軍在牧野(今河南淇縣南)殲滅商軍的一次決定性戰役。
商王武乙(公元前1147年至前1113年)時,位于涇渭流域岐山一帶、臣附于商的周族,在季歷領導下,消滅了附近的戎族方國,勢力漸強。商王方丁即位后,殺死季歷。季歷子姬昌(文王)繼位后,任姜尚(太公)為太師,勵精圖治,積極作滅商準備。文王利用為商征服反商方國之機,大力擴充實力。在爭取近鄰芮(今陜西大荔東南)、虞(今山西平陸)親附后,即以代商討叛為名,行滅商之實。首先征服西方的犬戎(今陜西延安西)、密須(今甘肅靈臺西南)等國,以解后顧之憂。爾后東進攻占了莒(今山西晉城北)、耆(今山西長治西南)和邗(今河南沁陽西北),翦商右翼;接著又攻克商的親信大國崇(今河南嵩縣境),基本上對商都朝歌(今河南淇縣)形成戰略包圍態勢。為便于東進中原,又將周都遷至豐(今陜西西安西南)。隨后文王病死,武王姬發繼位,繼承了滅商重任。
公元前1048年,武王率軍東進,在盟津(今河南孟津東北)與來會的諸侯結盟。當時諸侯多建議立即攻商,但武王認為滅商條件尚不具備,會盟后即各自返國待機。后得情報,知商朝內部已分崩離析,紂王處于眾叛親離境地。武王、姜尚等認為時機已到,于公元前1046年率其精銳戎車300乘、虎賁3,000人,甲士4.5萬先行出發。至盟津與庸(今湖北竹山西南)、蜀(今四川成都)、羌(今甘肅卓尼一帶)、盧(今甘肅平涼西南)、彭(今甘肅慶陽境)、濮(今重慶湖北交界處)、微(今陜西眉縣西南)等盟軍會合,不俟后續6師到達,即于二月二十一日渡過黃河,經懷(今河南武陟西南)、寧(今河南獲嘉)、共(今河南輝縣境),于二十七日(甲子日)黎明到達牧野進行誓師:歷數紂王罪行,強調作戰紀律,要求戰斗隊形保持嚴整。紂王湊集商都附近商軍約17萬人,列陣迎戰。決戰開始時,姜尚親乘戰車在前挑戰,由戰車、虎賁組成的方陣主力隨之沖鋒。商軍雖在兵力上占優勢,但士無斗志,前鋒反而倒戈降周。經半日戰斗,商軍即全部“瓦解而走,土崩而下”。紂王退至朝歌,登鹿臺自焚而死。周軍占領朝歌后,四路分兵進攻親商方國。至四月上旬,越戲方(今河南鞏義西南)、陳(今河南淮陽)、衛(即韋、今河南滑縣南)、(即歷、今河南禹州境)、宣方(今山西垣曲東南)、蜀(今河南禹州東北)等均被征服。武王返回豐京,代商建立了周王朝,并增建都城鎬京(今陜西西安西南)。
上一篇:《漠北之戰(公元前119年)》真實記錄與故事
下一篇:《秦擊匈奴之戰(公元前15~前14年)》真實記錄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