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厚三晉土·晉中之旅·晉祠·“晉祠流水如碧玉”
晉祠的魅力在于它悠久的歷史,也在于它迷人的景觀。背后的懸甕山,猶如伸開的雙臂,將它擁在懷里,春日黃花滿山,秋來天高水清,拾級而上,令人心曠神怡。
晉祠的樹,以古老蒼勁見長。一棵周柏,一棵隋槐,被稱為晉祠三絕之一。那周柏,樹干勁直,樹皮皺裂,自北周、隋代至今一直茂盛蔥郁。歐陽修游晉祠時贊道:“地靈草木得余潤,郁郁古柏含蒼煙。”1960年,董必武游晉祠,也留下“懸甕山前晉水清,晉祠古柏翠森森”的詩句。
晉水是晉祠寶中之寶,它給人留下的印象最深。由于懸甕山是晉水發源處,因此潺潺晉水便構成了晉祠最迷人的自然景觀。詩人李白用“晉祠流水如碧玉”、“百尺青潭寫翠娥”的詩句贊美它的清澈。晉水源流主要有三泉:難老泉、魚沼泉、善利泉。難老泉是晉水源流的主泉,泉水從1丈深的石巖里涌出,清澈如玉,游魚可數,冬暖夏涼,長流不息。故北齊時,有人擷取《詩經·魯頌·泮水》中的“永錫難老”佳句,命之為“難老泉”。關于難老泉,有一個“柳氏坐甕,飲馬抽鞭”的民間故事。說晉祠北面的金勝村有一柳氏女子,嫁到古唐村,受婆婆虐待,每天要去遠處挑水。一天,在挑水的路上碰見一個騎馬老人向她討水飲馬,雖然挑水要走很遠的路,但善良的柳氏還是把一擔水全給了老人飲馬。老人臨走時送給柳氏一根馬鞭,說只要把鞭子插在水缸里,一提鞭子,水就會涌上來。柳氏回家一試,果然如此。后來婆婆見媳婦不挑水,甕里水卻總是滿的,心中生疑,便趁柳氏不在家,偷偷察看,見到缸中馬鞭,心想是寶貝,伸手把馬鞭提出缸外,一時間甕里的水噴涌而出,四處漫流。正在娘家梳頭的柳氏跑回婆家,見水大難堵,忙用院中石板蓋住甕口,自己坐在石板上,洶涌的大水頓時變成潺潺細流,不斷從柳氏身下流出。后人為紀念這位善良的女子,在難老泉西側建起水母樓,樓內塑有一尊端莊秀麗的水母塑像。
難老泉前面,是晉祠自然風光的精華所在。水潔如鏡,游魚悠然,常生蘋冬夏一色。水中石壩如一條玉帶貫穿腰間,壩下筑孔洞十個,是南北兩渠三七分水的界線。關于分水石壩也有一段故事。相傳一年天大旱,晉祠一帶橫水斷流,只有難老泉的水長流不息,卻被富豪朱二所霸占,不讓百姓引泉水澆地。青年張郎氣憤不過,帶領百姓去縣衙辯理。縣官和朱二想出一計,下令在難老泉水中修個石壩,上鑿石洞十孔,又在水邊架起油鍋,聲稱以油鍋中撈出的錢數為分水的依據。張郎挺身入油鍋,撈出七個錢幣,又趁朱二湊近點錢之機,將朱二拖入油鍋,同歸于盡。百姓奪水勝利后,為紀念張郎,把其遺骨埋在難老泉下,上面修一水塔。如今石壩上的十孔水洞,仍是七股水朝北流,三股水往南流。
上一篇:赫赫三秦魂·咸陽之旅·乾陵·“無字碑”前說女皇
下一篇:煌煌荊楚吟·洞庭湖之旅·岳陽·“江湖之勝,巴陵兼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