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之戰(公元前059年)
公元前2059年,夏王啟為鞏固統治,在甘(今陜西戶縣境)擊滅有扈氏,使“家天下”制度確立的一次戰爭。
在堯、舜為華夏族聯合體首領時,夏族曾長期與江漢地區(屈家嶺文化圈)的三苗族作戰。當禹任夏族首領后,不僅驅逐了三苗,而且成功地治理了多年的洪水災害,得到了中原各部族的擁戴,享有很高的威望。公元前2070年,禹繼舜成為華夏族聯合體的領袖,建都于陽城(今河南登封王城崗)。公元前2066年,禹大會各族首領于其妻族所在地的涂山(今安徽懷遠南),當時“執玉帛者萬國”,標志著夏王朝的誕生。公元前2063年春,禹又在其族源區域的會稽(今浙江紹興),再次召開各族首領大會,為表示王權之威,禹竟將后到的防風氏(在今浙江德清境)首領殺死。當年八月禹死,即葬于會稽。
禹生前曾按傳統制度,選定他族首領益為聯合體繼承人,禹死后,其子啟以武力殺益,在陽翟(今河南禹州)繼位稱王。原來對禹即有不滿的西方大族有扈氏(今陜西戶縣),對啟的奪權及改變傳統更為不滿,起兵反對。啟遂調集裝備有戰車的王室及各族族軍共數千人,進攻有扈氏,雙方對陣于甘。啟在戰斗之前先進行誓師,下達動員令,列舉有扈氏蔑視國法、懈怠政事等罪狀,聲稱奉天之命剿滅有扈氏,并嚴申軍紀,要求全體人員努力戰斗。規定執行命令、勇敢戰斗者“賞于祖”,不認真執行者則“戮于社”。爾后下令攻擊,經多次戰斗,終于擊滅有扈氏。獲勝之后,為利于控制西方各族,將國都遷至中原地區中心的今偃師二里頭一帶。此戰,鞏固了夏朝的統治,維護其“家天下”奴隸制度的政治制度,對中國歷史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上一篇:《澶州之戰(1004年)》真實記錄與故事
下一篇:《百團大戰(1940年8~1月)》真實記錄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