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統一蒙古之戰(1189~106年)
南宋淳熙十六年至開禧二年(1189至1206年),成吉思汗(鐵木真)統一蒙古各部的戰爭。
淳熙十六年(1189年),鐵木真成為蒙古乞顏部首領,選拔親信組成隊伍,作為統一蒙古軍事力量的基礎。時札木合為維持其霸主地位,聯合泰赤烏等13部,合兵3萬來攻,鐵木真召集諸部兵3萬(一說1.3萬),組成13翼(意為營地或圈子),迎戰于答蘭版朱思(一說答闌巴勒主惕,今克倫河上游)之野。鐵木真戰敗而退。因鐵木真善于爭取人心,致札木合部眾及術赤臺、畏答兒等族人紛紛來附,壯大了力量。南宋慶元二年(1196年),鐵木真與王罕因配合金丞相完顏襄作戰,被金封授為乣軍統領,使其能用金朝屬官名義號令蒙古部眾。六年(1200年),鐵木真與王罕聯兵于斡難河中游草原(今俄羅斯境內的鄂嫩支流伊里河以東),大敗泰赤烏與蔑兒乞等部聯軍。次年,鐵木真又在海剌爾河支流帖尼河之野(今海拉爾河支流特尼河),擊敗以札木合為首的塔塔兒、弘吉剌惕、合答斤等11部聯軍。南宋嘉泰二年(1202年),鐵木真與王罕聯軍在闊亦田(今哈拉哈河上源一帶),最終擊敗札木合聯軍,乘勝攻滅塔塔兒四部,招降弘吉剌惕等部。至此,蒙古高原便形成了蒙古族鐵木真、克烈部王罕和乃蠻部太陽罕三足鼎立的局面。
嘉泰三年(1203年),克烈部王罕因嫉恨和敵視鐵木真的強大,率軍突襲鐵木真于合蘭真沙陀(今內蒙古東烏珠穆沁旗北境),鐵木真敗走,轉至合泐合河(今哈拉哈河)中游,收集潰散部眾4,600(一說2,600)余騎,后逐漸恢復元氣。繼乘克烈部王罕驕怠不備,在折折運都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國東南克魯倫河上游以南)突襲王罕大營,經三天三夜激戰,攻滅克烈部。四年春,乘乃蠻首領太陽罕聯軍來攻,于杭海嶺(今杭愛山)察乞兒馬兀惕,巧布疑陣,捉殺太陽罕,大敗其聯軍。爾后,乘勝追擊太陽罕子屈出律和札木合、蔑兒乞殘部,迫哈答斤、朵魯班等部來降。南宋開禧二年(1206年),越阿勒坦山(今阿爾泰山)進入兀魯黑山地區(今蒙古人民共和國科布多北),攻滅乃蠻北部。至此,鐵木真完成統一蒙古的大業,遂在斡難河之源聚會,建立蒙古國,被尊稱為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利用矛盾,爭取人心,不斷壯大自己的軍隊,創建騎兵大魚鱗陣,采用各個擊破,遠程奇襲,速戰速決等戰法,終于統一蒙古草原。
成吉思汗統-漠北(國畫)顧蓮塘
上一篇:《川陜蘇區反“六路圍攻”(19年11月~194年9月)》真實記錄與故事
下一篇:《成吉思汗西征(119~14年)》真實記錄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