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衛漢陽作戰(1911年11月)
1911年(清宣統三年)11月16至27日,湖北革命軍在漢陽抗擊清軍進攻的作戰。
革命軍漢口保衛戰失利后,退守漢陽與清軍隔江對峙。雙方經過十幾天休整后,清軍的兵力增至約3萬人,革命軍兵力約1.3萬人。革命軍戰時總司令由黃興擔任,革命軍在漢陽防務準備就緒后,決定反攻漢口。
1911年11月16日,革命軍夜渡漢水,分三路向玉帶門方向進攻。次日上午,攻至王家墩、居仁門一帶,遭到清軍反擊,革命軍傷亡較重,被迫退回漢陽,士氣受挫。清軍乘勢進攻漢陽,其部署是:左翼渡漢水,從正面進攻漢陽;右翼分甲乙支隊,從上游渡漢水,迂回漢陽側翼。革命軍退回漢陽后,由于黃興對清軍主攻方向判斷失誤,將主力沿江一線布防,使側翼兵力薄弱。11月20日,清軍卻恰恰采取了遠勢的側擊進攻,其右翼甲支隊由新溝渡過漢水,經蔡甸于11月21日直逼三眼橋;其乙支隊于次日從舵落口渡漢水,很快攻占了琴斷口。
此后幾日,革命軍在美娘山、仙女山、鍋底山、扁擔山、磨子山一線與清軍反復爭奪。至11月25日,漢陽周圍險要據點均被清軍占領。革命軍在與清軍爭奪過程中,傷亡較大,已無力進行反攻。11月26日,清軍進攻黑山至十里鋪防線,漢口清軍也渡過漢水,側擊黑山,迫使革命軍紛紛退卻。湖南援軍第1協退往武昌,第2協從鸚鵡洲返回湖南,黃興見敗局已定,遂下令將兵工廠的武器彈藥運往武昌,11月27日漢陽失守。
漢陽保衛戰后,各省紛紛獨立,清朝廷處于風雨飄搖之中,已無力再集中兵力進攻武昌。
上一篇:《保衛夏口漢口年作戰(1911年10月6日~11月日)》真實記錄與故事
下一篇:《保衛黃河河防作戰(198年5月~199年1月)》真實記錄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