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衛夏口漢口年作戰(1911年10月6日~11月日)
1911年(清宣統三年)10月26日至11月2日,湖北革命軍在漢口抗擊清軍進攻的作戰。
武昌起義后,清政府急令陸軍大臣蔭昌率軍前往鎮壓。10月18日,革命軍率先北上,向盤踞在夏口(今湖北漢口)劉家廟一帶的清軍發起進攻。19日,革命軍占領劉家廟,并追至三道橋附近。21日,革命軍北攻灄口失利,遂在三道橋以南構筑工事,轉入防御。至25日,清第1軍1.5萬余人開抵前線。革命軍在漢口兵力約萬余人,分守二道橋、一道橋、造紙廠等地。
26日,清軍兵分水陸兩路,向革命軍發起大規模進攻。其海軍的數艘軍艦駛至諶家磯、造紙廠江段,向革命軍陣地側面實施攻擊。清陸軍主力在軍艦火力支援下,越過三道橋,攻占劉家廟。正當雙方激戰之時,革命軍前線指揮官張景良不知去向。第2協第4標統帶謝元愷自告奮勇,于當日中午帶領官兵奪回劉家廟,打退清軍。27日凌晨,清軍一路沿鐵路正面進攻,一路繞道姑嫂樹迂回革命軍側翼。由于張景良既不親臨前線指揮,又不給部隊及時補充彈藥,以致革命軍傷亡過大,在清軍夾擊下,革命軍撤離劉家廟,退守大智門。清軍再占劉家廟、洋商跑馬場等地,逼近漢口市區。28日,革命軍與清軍反復爭奪大智門,因后援不濟,退往市區歆生路一帶。29日,黃興抵漢口,立即組織反擊,雙方展開激烈巷戰。30日后,清軍憑借優勢兵力和炮火,節節向市區逼進,并焚燒民房,實施火攻。革命軍損失慘重,且戰且退。11月2日,黃興令革命軍退守漢陽,漢口失陷。此時,清海軍反正,駛往九江,陸軍一時無法渡江攻漢陽,與革命軍形成隔江對峙。
漢口革命軍沿著鐵路線迎擊清軍的進攻
清軍在鐵路線上與革命軍炮戰
清內閣總理大臣袁世凱調派北洋軍向革命軍反撲。圖為清軍馬隊向漢口進發。
上一篇:《伯顏取臨安之戰(175年7月~176年1月)》真實記錄與故事
下一篇:《保衛漢陽作戰(1911年11月)》真實記錄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