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朗齊魯月·濟南之旅·千佛山·齊煙九點舜禹留跡
千佛山在濟南城南。千佛山原名歷山,又名舜耕山、禹登山,隋開皇年間(581—600),在此山及其附近群山的懸崖峭壁上雕鑿了很多佛像,故稱千佛山。
由西盤路上山,過唐槐亭,就能看見那座“齊煙九點”的牌坊了。牌坊原是借用唐朝詩人李賀詩《夢天》里的句子而取名的,此詩描寫詩人夢中游天的幻境,尾句是:“遙望齊州九點煙,一泓海水杯中瀉。”意思是說站在月宮遠遠下望,九州(這里泛指中國大地,古代中國劃為九州)猶如九點煙,大海猶如一杯水。因濟南古稱齊州,建坊者便借詩造景。今天人們站在山上往北眺望,遠處座座山峰煙云繚繞,隱約可見,似也能領略詩里意境。
拾級而上,過“云徑禪關”坊,便來到興國寺北門。興國寺創建于唐太宗貞觀年間(627—649),明、清時都曾重修過。大門兩側有一副對聯,頗令人玩味:“暮鼓晨鐘驚醒世間名利客,經聲佛號喚回苦海夢迷人。”寺內南崖上的千佛崖,有鐫于隋開皇七年至二十年間(587—600)的佛像浮雕。其中,極樂洞中的觀世音、阿彌陀佛、大勢至三尊造像最為精湛。千佛山以東的佛慧山主峰下還有一大佛龕,龕內有唐天寶年間造的大石佛,高7米多,寬4米多,神采俊逸,雄偉壯觀。往西南的黃石崖則有北魏時期的佛像,為千佛山系最古老的石窟造像之一。
極樂洞東有黔婁洞,洞口有一題刻,記述黔婁子隱居此洞的傳說。黔婁是春秋時齊國的高士,齊、魯國君都請他做官,他堅辭不就。齊威王曾親臨此洞請教,為了表示尊重,他遠遠就下馬脫靴,徒步進洞。黔婁死后,因家貧如洗,蓋體的被子太短不能蓋滿全身,有人建議將被子斜蓋以蓋住全身,黔婁的妻子說:“斜之有余,不如正之不足,先生生前不斜,死后斜者,不是先生之意。”東晉詩人陶淵明曾作《詠貧士》贊黔婁等人:“安貧守賤者,自古有黔婁。好爵吾不榮,弊服仍不周。……”
因相傳舜和娥皇、女英曾帶領百姓在歷山耕種田地,故此山又名舜耕山。現在,山上仍有舜祠及舜、娥皇、女英像等與舜及二妃有關的遺跡。此外,歷山還有禹登山之稱,這里也有一個故事:
禹即位后,為天下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水患漸消,但東海有一個水怪叫巫支祁的又出來跟禹作對。他把蝦兵蟹將都糾集起來,命令它們發東海的水把神州再變成汪洋。一時間,田地被淹,房屋被沖,歷山也快被吞沒了。禹急忙帶領黎民百姓趕在大洪水之前登上泰山避難,又親自扎起木筏來到歷山山頂觀察水勢。他拋出照妖鏡一照,發現巨浪后面有一條黑蛟在張牙舞爪,立刻跳進水里跟巫支祈搏斗,終于戰勝了巫支祈。由于禹戰水怪前曾登上歷山觀察水勢,所以這山又叫“禹登山”。
上一篇:莽莽關外山·黑龍江之旅·黑龍江·黑龍闖關東黑水映白山
下一篇:蒙蒙巴蜀雨·長江三峽之旅·大寧河小三峽·“不是三峽,勝似三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