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軒達披甲從征 身居高位不了情
薩凌阿(?—1904),明烏拉部烏顏齊氏,清烏拉街烏顏氏人,出自遼、金女真人烏雅察氏、烏丸部人,祖籍地在今圖們江兩岸,分冠漢字單姓“朱、烏、吳、穆、包、黃、邵”等,其中“朱”為母姓,其余均為子姓。
明萬歷四十一年(1613),部滅祖先降歸。戰后,被收編佛滿洲整白旗份,留居烏拉部。從后金天聰三年(1629)始,在邁圖統領下籌建打牲烏拉總管機構。自清順治十四年(1657)始,正式成為打牲烏拉總管衙門轄下的牲丁。他本人于清道光年間(1821—1850),已由普通牲丁升授了本旗內的珠軒達。
清咸豐初年(1851),由珠軒達升授驍騎校。稍后,因關內政治局勢緊張,社會形勢混亂,由打牲衙門驍騎校改成協領衙門驍騎校,戎裝未變而差事變了!
被編入協領衙門后,變驍騎校為騎兵馬隊參領,命從吉林將軍金順(伊爾根覺羅氏人)走馬山東、陜西兩省,或鎮壓登州府(今山東省蓬萊市市城)、萊陽府(今山東省萊陽縣縣城)兩地的捻軍義舉勢力,或鎮壓陜西太平天國革命運動。事實上,山東的捻軍是太平天國北方的友軍。捻軍和太平軍,都是反清抗清的農民武裝力量。
薩凌阿之所以會由牲丁變兵丁,改打牲為出征,因為清廷已到了手忙腳亂,無兵可出的地步,岌岌可危,離亡國亡朝不遠了!
在參與擊潰白彥虎捻軍勢力后,在金順將軍的器重下,先由參領升為營總(正三品),再由營總升為全營統領(正二品)。
待官至營統領后,又率領吉林、黑龍江兩省的馬隊。復征了嘉峪關(今甘肅省酒泉市城近西),攻打了肅妙城(?),再從酒泉西走新疆駐防于伊犁城(今綏定縣縣城),—駐就是十年整。
在駐防期間里,連克數城,身被重創,功賞雙眼花翎和一件四團龍圖案黃馬褂,增補為烏拉協領衙門協領(從三品)。事后,又移師于新疆烏魯木齊城,出任領隊大臣。
清光緒十三年(1887),請假回烏拉街,一是休病,二是省親。待假期期滿后,又被調任甘肅西寧(今青海省西寧市市城)升授欽差大臣。
十六年(1890),因家中老母病逝,便主動解職回烏拉街治喪。在治喪期間因過度悲傷而患眼疾,數年未癒,于是無奈辭職退休。三十年(1904),病逝于烏拉街“薩府”家中。
在《薩凌阿傳》中,只載一人。在官位上,欽差大臣。
上一篇:家父降歸改人生 二子襲職各前程-烏拉街歷史文化
下一篇:欲血陣歿終生了 子襲父蔭披戰袍-烏拉街歷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