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沅
一、僥幸奪魁
畢沅,字秋帆,又字

畢沅聰明好學,文史兼修。乾隆十八年(1753),順天鄉試中舉,被授內閣中書,撰擬詔令。后來入值軍機處,擔任素有“小軍機”之稱的軍機章京,負責繕寫諭旨、記載檔案、查核奏議。乾隆二十五年三月,畢沅參加會試。會試分3場,初九、十二、十五日各一場。四月發榜,畢沅榜上有名。
能否登科,還得看四月二十六日的殿試。
殿試時間為一白晝,不能完卷者,列入三甲之末。會試中選的人,不敢松氣,緊張地準備,以期考中。
四月二十五日夜,畢沅與同僚諸重光、童鳳三在軍機處值班。他們三人都通過了會試,明日就要殿試了,諸、童二人想回寓所準備考試,讓畢沅一人值班,說: “我倆書法好,可望奪魁。你書法不行,就別存非分之想了,替我們代勞吧!”殿試確有偏重書法的現象,畢沅見二位同僚如此講,也就答應了。
當夜,陜甘總督黃廷桂關于新疆屯田事宜的奏折下轉軍機處,畢沅詳加研讀。
翌日,殿試開考,地點在太和殿的丹墀。
殿試的內容是經史時務策1道,讀卷大臣(即評卷人)于考前1日在文華殿密擬,緘封呈皇帝閱。發下后,“讀卷大臣”同赴內閣,在監試御史的監督下,內閣中書用黃紙謄寫。晚上,傳集工匠,在內閣大堂刊刻印刷。護軍統領帶領護軍校等在內閣門外嚴加稽查。次日凌晨印刷完畢。
考卷送至太和殿,諸考生列隊跪受,然后回到各自的試桌答題。
畢沅打開試卷一看,時務策正是策問新疆屯田事宜的。他胸有成竹,揮筆立就。
第2天、第3天,諸讀卷大臣在文華殿閱卷。畢沅的楷書不太好,但立論高深,備受“讀卷大臣”的關注,列為第4名。第4天,乾隆帝在中和殿聽讀卷大臣讀卷,對畢沅的卷子極為欣賞,擢為一甲第一名。
諸重光得了一甲第二名,即榜眼。而童鳳三位列二甲第六名。
當諸、童二人得知畢沅那晚的事后,無不嗟嘆。
二、仕途沉浮
中狀元后,畢沅被授予翰林院修撰(狀元例授此官)。他的仕途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乾隆三十年,升翰林院侍讀學士。三十一年,遷太子左庶子,實授甘肅鞏秦階道員,即鞏昌府(府治今甘肅隴西)、秦州(州治今甘肅天水)、階州(州治今甘肅武都)一府二州的長官。
曾隨總督明山出關勘查屯田。后調安肅道道員。三十五年,擢陜西按察使。乾隆帝出巡,畢沅朝見,奏告甘肅大旱,乾隆帝詔賑濟,免逋欠田賦400萬。三十六年,擢陜西布政使。三十八年,擢陜西巡撫。黃河、洛水、渭河泛濫成災,開倉賑濟,救了若干人的性命; 募民開墾荒地80余頃,疏渠灌田; 置姬氏《五經》博士,奉祀文、武、成、康四王及周公墓; 修繕華岳廟等名勝古跡; 征集碑刻,儲藏于學宮。四十一年,賞戴花翎——賜給有功勛者的殊榮。四十三年,聽說有個叫高樸的官員在計爾羌私采玉石,運送回京。畢沅逮捕審訊高樸的仆人,沒有問出什么。乾隆帝降旨斥責畢沅草率。四十四年,老母去世,離職守喪。
四十五年,陜西巡撫缺員,乾隆帝詔: “畢沅在西安任職很久,在家守喪快1年了,特命畢沅署理陜西巡撫。這是特殊情況,不是開在職守喪的先例?!彼氖耆?,甘肅發生內亂,畢沅會同西安將軍伍爾泰等率兵前往鎮壓,事平論功,乾隆帝賞畢沅一品頂戴。甘肅一些州縣謊報災情,冒領賑濟,畢沅未據實參奏,乾隆帝讓畢沅自行定罪,畢沅請罰白銀5萬兩,以充軍餉。御史錢澧奏劾畢沅之罪應與冒賑等同,當照冒賑議處。四十七年,乾隆帝降旨,褫奪畢沅一品頂戴,降為三品。
四十八年,復為一品頂戴。守喪期滿,實授陜西巡撫。四十九年,甘肅再度發生內亂,畢沅遣兵鎮壓,受到乾隆帝的獎勵。
五十年二月,調為河南巡撫。畢沅上疏,說黃河北岸一帶連年干旱,租稅收不上來,倉廩空虛,請截留漕糧20萬石備用; 并不得私自囤積糧米,以平糧價; 疏通賈魯河、惠濟河,以利漕運。他的奏請皆獲詔準。奉詔去調查淮水發源地,查明源自桐柏山,乾隆帝御寫《淮源記》賜他。
五十一年六月,擢湖廣總督。伊陽縣(今河南汝陽)殺官首犯秦國棟等人遲遲沒有緝獲,乾隆帝降旨責斥,將他罷歸陜西巡撫。
五十三年,長江在荊江決口,乾隆帝復命畢沅為湖廣總督。畢沅到任,上疏: “長江自松滋(今屬湖北)流至荊江萬城堤,折而東北流,荊水無處散泄。請筑對岸楊林洲土坎、雞嘴石壩,逼水南流,沖刷洲沙,可免壅遏。又請修筑襄陽等處堤壩,鑿四川、湖北一帶長江的險灘,便于云南銅鐵的漕運?!?br>
五十五年,是乾隆帝的寵臣和珅的40大壽。和珅,滿州正紅旗人,紐祜祿氏,原在鑾儀衛當差。一次,乾隆帝看見他,覺得他很像父皇的一個妃子。雍正的這個妃子長得很美,當年還是個青年的乾隆進宮去見母后,看見那個妃子在梳頭,便從她身后捂著她的兩眼,妃子用梳子往后一甩,擊中乾隆的額頭。母后見他額頭上有個傷疤,問他是怎么回事,乾隆支支吾吾的。母后誤以為是那妃子調戲乾隆,遂將她賜死。乾隆想承認自己的過錯,但又不敢直說。那妃子死了,乾隆在她頸上按了個朱印,默默道: “是我害了你。魂若有靈,20年后再相會。”他見和珅很像那妃子,再看他頸上,果然有個痣,便斷定他是那個妃子轉生,倍加寵愛。和珅官至文華殿大學士,擅權獨斷,貪贓枉法。文武百官多有討好、巴結,畢沅是其中之一。在和珅40大壽時,畢沅賦詩10首相贈。
五十九年,陜西安康、四川大寧發生叛亂,傳言來自湖北,畢沅被貶為山東巡撫,摘去花翎,罰交湖廣總督“養廉銀”(正俸之外按官職高低另給的銀兩)5年,山東巡撫“養廉銀”3年。
六十年,再授湖廣總督。湖南苗人石三保造反,畢沅奉命赴常德、荊州督餉,克盡職守,賞戴花翎。
嘉慶元年,枝江(今屬湖北)人聶人杰等造反,破???今屬湖北)、來鳳(今屬湖北)、竹山(今屬湖北),圍攻襄陽。畢沅自辰州(州治今湖南沅陵)趕赴枝江鎮壓,當陽(今屬湖北)又落入聶人杰手中。嘉慶帝詔罷畢沅官。詔令未到,畢沅攻克當陽,嘉慶帝又下詔復畢沅職,授二等輕車都尉世職。畢沅擒獲石三保、吳半生、吳八月等人,惟叛亂者的首領石柳鄧沒捉拿到。畢沅上疏,請撤各省軍隊,留二三萬兵分守苗疆要隘。未被允許。不久,石柳鄧被俘,嘉慶帝命畢沅赴湖南鎮撫。二年六月,畢沅手足麻木不仁,嘉慶帝賜活絡丸。七月,畢沅病死辰州軍營中,享年67歲。
嘉慶帝聞奏,詔贈畢沅太子太保。但說他在湖廣總督任內失察過多,沒加謚號。
四年,太上皇乾隆去世,嘉慶帝查辦太上皇的寵臣和珅,抄了他的家,把他賜死。畢沅曾巴結過和珅,嘉慶帝聞悉,下令褫奪世職,籍沒家產。
三、學問大家
做官從政之暇,畢沅辛勤筆耕,著作等身。
北宋司馬光《資治通鑒》是一部編年史杰作,博采典籍,考證甄選,剪裁熔鑄,成一家之言,上起周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周世宗顯德六年(959)。但就時間來看,前后尚有巨大的空白。欲補續的,代有其人。南宋有李燾的《資治通鑒長編》,劉時舉的《續宋編年資治通鑒》等; 明代薛應旗、王宗沐各著有《宋元資治通鑒》; 清代康熙年間,徐乾學等編成《資治通鑒后編》。這些續編在史實記錄、年月編排上,舛錯百出。
乾隆三十七年,畢沅開始編纂《續資治通鑒》。他廣延英俊(諸如邵晉涵、章學誠等),博稽群書,歷時20年,完成220卷的《續資治通鑒》,上起宋太祖建隆元年(960),下迄元順帝至正二十八年(1368)。
乾隆五十三年, 畢沅任河南巡撫時,開始編寫《史籍考》,一直進行到他病死,未完稿。章學誠、潘錫恩相繼續補,最后成書300卷。
畢沅極注重歷史和地理的關系,廣征博采,完成了王隱《地道記》和《太康三年地志》的輯佚、《山海經新校注》等書。
在金石學上,他廣加收集銅銘碑刻,編輯成《關中金石記》、《中州金石記》、《山左金石志》、《三楚金石志》、《兩浙金石志》等書。
對先秦諸子也素有研究,著有《墨子注》、《道德經考異》、《晏子春秋注》、《呂氏春秋注》等,皆為各種注疏中的佳作。
他還是一位杰出的詩人,有《靈巖山人詩集》傳世。
畢沅仕宦,功名不終,死后沒有謚號,被抄家,革世職;在學問上,卻是流芳百世。
上一篇:梁顥
下一篇:畢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