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書兩家容一身 “吉林四老”中一人
那致中(1911—1990),字和溥,號松水逸,齋號晚清,名景壽,亦名志忠,姓那拉氏,佛滿洲鑲黃旗人,生于烏拉街鎮三家子村,被吉林市書畫界譽為“吉林四老”之一,與金意庵、劉迺中、趙玉振相齊名。以旗屬相論,與穆善是同宗同支人,先祖居地是宜罕山山城。
那致中生前是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吉林市書法家協會常務理事、吉林詩詞學會會員、吉林市中山書畫社(今中山畫院)第一任副社長。
他的書法作品曾赴日本交流,書畫作品曾被吉林省博物館、吉林市博物館收藏。他的遺墨珍跡是:吉林北山的“泛雪堂”三個字,吉林市船營區西安路明如寺中的“天王殿”三個字,德勝路落馬湖的“比翼亭”三個字,原江南公園的“吉林市冰上運動中心”九個字等。
2010年4月,由吉林市文聯主辦、市書法家協會、北山畫院協辦了“吉林市書法家那致中百年誕辰紀念會”。2015年4月《那致中詩書畫集》由中國詩詞聯出版社公開刊世。
烏拉街民間相傳的滿族“那錢不分”之說,既出自三家子村的那拉氏(那姓),也出自烏拉街鎮牛家村的滿族錢姓,二者是同源共祖異姓的關系。
始祖查克泰,傳三子:長常色阿,次揚色阿,三霞圖。
二世一祖常色阿,傳二子:長色勒泰,次蒙古泰。
三世一祖色勒泰,傳四子:長霍勒泰,次依勒泰,三阿金阿,四瑪勒阿。
四世四祖瑪勒阿,傳一子:洼林保。
五世祖洼林保,傳二子:長金賞,次金有。
六世二祖金有,傳三子:長六十四,次常祿,三賽凌阿。
七世三祖賽凌阿,傳三子:長毓麟,次毓祥,三毓恒。
八世一祖毓麟,傳三子:長景壽(志忠,致中),次喜壽(志勛)。
那老生前的書錄(含詩配畫)作品有百幅之多,目前存世七十余。其中,錄有王羲之的《十七貼》,劉禹錫的《島衣巷》,王安石的《詠梅》,李白的《題峰頂寺》《靜夜思》《獨坐敬亭山》《早發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廣陵》,杜牧的《山行》《江南春》,蘇東坡的《水調歌頭·中秋》《念奴嬌》,杜甫的《兵車行》《絕句》,王維的《山居秋暝》《送梓洲李使君》《終南山》,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孟浩然的《春曉》,黃庭堅的《題花光畫》,王之渙的《登鶴雀樓》,盧梅坡的《雪梅》,張繼的《楓橋夜泊》,祖詠的《終南望余雪》,張說的《幽州夜飲》,成多祿的《其塔木屯》,以及毛澤東的《送瘟神》《婁山關》《沁園春·雪》《詠梅》等。
那老生前的詩詞作品,已知存世200余首。時間上限是1935年,證明從二十五歲時起,就開始作詩了!現擇錄五首供讀者欣賞。
《北山有感》(1935年作)
依舊云山壯物輝,昔年風味已全非。
繁華盡自他人賞,感慨徒遺我輩悲。
《重九登高鳳凰山》(1938年作)
落葉重重苔青滑,盛游不覺日西斜。
峻嶺石壁高千丈,平泊江村有萬家。
煙鎖重嵐迷遠近,霜凌古木見椏杈。
等閑烘就乾坤色,紅紫光中見暮鴉。
《對國民黨發動內戰有感》(1946年秋作)
早來土匪晚來兵,聞罷秋聲又炮聲。
干戈擾攘無寧日,捐稅重迭不聊生。
大好山河成破碎,無邊災難又方興。
何時一陣秋風起,掃徹殘云露碧空!
《北山廟會》(1958年作)
乍晴天氣伴濕涼,假日游人分外忙。
楚楚衣裳來赴會,花花時節勝天堂。
空前盛會人如海,絕妙笙歌喜欲狂。
亭閣憑臨無限意,十年業績其輝煌。
《故鄉詠懷》(寫于烏拉街三家子村)
早歲踏青曾此游,十年風月故鄉留。
一津佳景渾如畫,西岸秋來紅樹頭。
上一篇:烏拉協領出驍勇 麾兵陷陣戕役中-烏拉街歷史文化
下一篇:哥四同降又同歸 二十年間命全歿-烏拉街歷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