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高原雪·銀川之旅·青銅峽·青銅禹跡
青銅峽位于黃河橫穿牛首山處,峽兩岸山峰壁立,峽深谷窄,水流湍急。水急峽窄,水流不暢,自古以來,這里常發生水患。1958年在這里動工修建了青銅峽水利樞紐工程,一座長達666.5米的高大雄偉的大壩將黃河攔腰切斷。在大壩以上的庫區內有一處由泥沙淤積而成的鳥島,島上的鳥類達七十多種、一百萬只,成為我國西北地區除青海湖鳥島之外的第二大鳥島。
青銅峽的歷史和大禹緊連在一起。
傳說古時候,黃河流到寧夏青銅峽一帶,被一座高山擋住去路,寧夏平原洪水泛濫成災。大禹來到這里治水,與百姓一起鑿開一道豁口,可是因山下深潭中的蛟龍作怪,只過了一夜,豁口就合了起來。正在大禹無計可施時,天空中云頭出現一位騎黃牛的白須老人,對大禹說:“取回五岳頂峰的寶石,煉上三千六百五十天,鑄成一把青銅巨斧,定可劈山斬蛟龍。這頭黃牛會幫助你。”大禹在黃牛的幫助下,取回五岳寶石,筑爐熔鑄。巨斧鑄成,黃牛跳進水中與惡龍搏斗,將惡龍引出水面,青銅巨斧頓時飛砍過去,將惡龍攔腰斬斷。高山隨之裂開一道峽口,洪水順流而下。因為峽口是用青銅斧劈開的,就叫“青銅峽”。人們在山上修了一座“金牛寺”紀念黃牛之功,此山因而叫“牛首山”。在青銅峽谷北山腳下,有個名叫“禹王窯”的石洞,相傳是大禹治水時住過的地方,石洞外有一座禹王廟。
青銅峽還有一處奇特的人文景觀——坐落在黃河西岸陡峭山坡上的一百零八塔。它是我國古塔建筑中唯一總體布局為三角型的大型塔群。
一百零八塔朝東面向黃河,依山勢從上到下,群塔按一、三、三、五、五、七、九、十一、十三、十五、十七、十九的數量排列成十二行,因塔數為一百零八座而得名。最上邊的單塔高3.5米,塔基呈方形,八角束腰須彌座,塔身為覆缽式,塔頂為寶珠式。其余各列塔較小,高2.5米,均為單層八角須彌座,寶珠式塔頂。塔體形制各列有所差別,二至四層塔身為八角鼓腹尖錐狀,五、六層塔身呈葫蘆狀,七至十二層塔身呈寶瓶狀。群塔均為實心喇嘛塔,塔外表涂白灰。塔的修建為正中立一豎木,內填土坯外砌以磚而成。始建年代無考,明中期一些志書已稱其為古塔。
關于一百零八塔的由來,說法不一。當地百姓把一百零八塔叫做“穆桂英點將臺”,相傳當年穆桂英率領一百單八將在這里布陣操練,大擺“天門陣”;亦有說一百零八塔是為紀念犧牲在這里的一百零八位古代將軍而建。佛教徒則認為,這一百零八塔是某位“功德主”為消除人生煩惱而建的佛塔。佛教認為,人生的煩惱有一百零八種,為了消除這些煩惱,規定貫珠為一百零八顆,念佛一百零八遍,敲鐘、敲木魚一百零八響等。
上一篇:灼灼閩粵花·福州之旅·雪峰山·雪峰枯木世稱奇
下一篇:浩浩燕趙歌·石家莊之旅·井陘·韓信背水一戰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