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吳越曲·南京之旅·中山陵·鐘山雄峙偉陵長青
中山陵坐落在明孝陵東側、紫金山(鐘山)中部的茅山南坡,形似一只巨大的自由鐘鑲嵌在蓊蓊綠海中,顯得格外莊嚴肅穆、宏偉壯麗。
中山陵主要建筑有牌坊、墓道、陵門、碑亭、祭堂和墓室等。從進口處的花崗巖牌坊上達墓室,要經過三百九十二個石階、八個平臺,距離700米,落差70米。祭堂正中有高4.6米的孫中山先生漢白玉雕塑全身坐像,為世界著名雕塑家保羅蘭竇斯基的作品;石壁上鐫刻著孫中山先生的《建國大綱》。祭堂后為墓室,中央是長方形墓穴,墓穴上面臥放著日本著名雕塑家高崎雕塑的孫中山先生全身像,下面安葬著先生遺體。
江蘇南京中山陵
民國元年(1912)元旦,孫先生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以后去謁明孝陵時曾說,明祖“驅逐元韃,恢復漢族,誠民族革命之先進”,“他年諸事摒擋清楚,即在明陵左近結一茅廬,以明祖為鄰,以終天年。”九十一天后,孫先生為了南北和平統一,辭去臨時大總統的職務,讓與袁世凱。第二天一早,孫先生邀胡漢民等人去紫金山打獵,在茅山南坡休息。他遠眺方山,近顧秦水,非常喜愛這個迎山帶水的地方,曾笑謂左右曰:“候他日去世,當向國民乞一抔土以安置軀殼耳!”十四年以后的1925年孫先生在北京彌留之際,憶及當年獵時之語,仍以歸葬紫金山為囑。
3月12日,孫先生逝世,停靈西山碧云寺。4月,國民黨在上海成立“孫中山先生葬事籌備處”,登報懸獎向海內外征求陵墓設計圖案。四個月內,共收到應征圖案四十余種,最后評定呂彥直的設計圖為一等獎,范文照二等獎,楊錫宗三等獎,另外七名榮譽獎。隨后,將應征圖案公開展覽五日,最終決定采用呂彥直的設計圖案作陵墓圖案,并請呂為建筑師“主持計劃建筑詳圖及監工事務”。當時,呂彥直年僅三十二歲。1929年5月呂彥直不幸逝世,改聘范文照繼任。
1926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逝世一周年時,陵墓工程舉行了奠基儀式。按設計預算,陵墓全部造價為白銀400萬兩,但全國人民包括海外華僑竟共捐款460萬兩。主體工程歷時三年多建成。1929年6月1日,舉行奉安大典。孫先生靈櫬由北平用專車護送來南京,棺木四周圍著白色帷幔,飾以花環,從浦口渡江,緩緩駛向陵園。儀仗隊一式白祭服白手套,伴哀樂緩步前行,沿途人山人海,含淚目送。最后,靈櫬由孫夫人宋慶齡、其子孫科及黨政要人、各界代表、各國駐華使節等護送,進入墓室。
當時,各國政府、中外人士紛紛饋贈禮物。孫先生的英國老師康德黎特地從倫敦送來金屬花圈,其中花蕊和梅花是開金,其他花朵和枝葉為銀質。印度政府送來一對紅木玻璃匣裝的銀質小象。日本政府送來一只直徑1米、全用白銀制成的大花圈。為了陳列這些禮品,曾將陵園后山的萬福寺改辟為“奉安紀念館”。
上一篇:煌煌荊楚吟·南昌之旅·繩金塔·金繩寶劍定南昌
下一篇:煌煌荊楚吟·蕪湖之旅·蕪湖·鐵畫“錚錚長不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