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章趣談·錢君匋
《錢君匋》:錢君匋 1906-1998,原名錢錦堂,字豫堂。祖籍浙江省海寧,浙江省桐鄉(xiāng)縣人。1925年畢業(yè)于上海藝術師范學校,從豐子愷學習西洋畫,并自學書法、篆刻、國畫。擅裝幀美術及篆刻、書法。1948年于上海舉行個人書畫篆刻作品展。曾為茅盾的《蝕》、巴金的《家》、《春》及《小說月報》、《東方雜志》等刊物設計封面。出版有《春夢恨》、《中國兒歌選》、《小學校音樂集》、《魯迅印譜》、《長征印譜》、《錢君畫集》、《錢君書籍裝幀藝術選》等。曾為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會員、上海市書法家協(xié)會常務理事、西泠印社副社長、華東師范大學藝術教育系教授、桐鄉(xiāng)市君藝術院院長、海寧市錢君藝術研究館名譽館長。
《錢君匋》:主要閑章:無倦苦齋 鐘聲還盡流光 廣州三月作書賈
無倦苦齋
錢君匋以刻印為其終身事業(yè),亦富收藏名人印作,其書室名無倦苦齋,即取意于其藏印而言。此印邊款云:“余得無悶(趙之謙)、倦叟(黃牧甫)、苦鐵(吳昌碩)印,數(shù)均逾百方,堪與三百石印富翁齊大(齊白石)比美,乃珍護之于一室,沈韻初靈壽花館,綴三家篆別署之首字以為名。且《戰(zhàn)國策》有無勞倦之苦語,益喜其巧合,此亦好古之樂也。”并引以為樂,不料在“文革”中卻因此大吃苦頭,因“無倦苦齋”與“無權可抓”相諧音,紅衛(wèi)兵硬說他妄想篡權,將其批斗了一場。
鐘聲還盡流光
巨印,7厘米見方,其邊款云:“余幼居屠甸寂照寺西,昕夕必聞寺鐘。及長客杭之吳山,山寺鐘聲,或透曉霧而蕩漾枕衾,或隨暮靄而飄墮幾席。期年,徒滬之澄衷中學,講舍之側,有層樓巨鐘,憩居其下,至移十稔,報時之音,晨昏不息。一九三七年秋,日寇侵凌,倉皇離校,奔波湘鄂等地,不復再聞鐘聲。翌歲返滬,寓海寧路,每值南風,江海關鐘猶可隱約入耳,溯自幼而少而壯,鐘聲送盡流光,回首一事無成,今已垂垂老矣。”因鐘聲嘆流光易逝,以見其對往事的追憶與懷念。
廣州三月作書賈
其小篆邊款云:“一九三八年三月抵廣州,所經(jīng)冰雪載道,奇寒切膚,至此花葉彌望,暖氣襲衣,與作家巴金、茅盾開書鋪,出雜志,宣傳抗日,滬上文人云集,五月十六日,敵機投彈寓外,未發(fā),得免于難。是夕即與巴金、靳以諸人別廣州,赴九龍,計為書賈之日,適得三月。”
錢君匋藝術研究館
無倦苦齋
鐘聲還盡流光
廣州三月作書賈
邊款
邊款
上一篇:收藏趣談·錢化佛
下一篇:印章趣談·錢君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