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聯趣談·何紹基
何紹基(1799~1873),字子貞,號東洲,晚號暖叟,湖南道縣人。清代學者、書法家。道光間進士,官編修、國史館總纂。對經史、說文考訂精細,擅長書法,自成一家,而草書尤為一代之冠。有《說文段注駁正》《惜道味齋經說》《東洲草堂詩集》等。
古今雙子美
前后兩汾陽
清代有個武官叫郭子美,送一千金給何紹基,請寫一副捧他的對聯。何屢辭不從,郭竟以鋼刀相威脅,何紹基無奈,便撰寫此聯。那郭子美洋洋自得,以為在夸他堪稱當今的杜甫、郭子儀。其實,這是一副諷刺聯,拿這個草包與一文一武兩位古代賢人相比,正是取笑他文不像秀才,武不像兵。此聯名褒實貶,作者在特定環境下,不為利誘,不為威屈,顯示了高明的諷刺藝術。
行路有何難,我曾從天柱九嶷三涂太白紫閣終南,直到上京王者地
得師真不易,所愿與高堂二戴安國子長相如正則,同依東魯圣人家
上聯起句便是驚人之語,面對眾人皆說“難于上青天”,直稱“行路有何難”?并以實例印證,指出有如從家鄉“天柱”出發,走過湖南寧遠的“九嶷”,登上河南嵩縣的“三涂”,途經陜西周至的“太白”,攀援陜西戶縣的“紫閣”,跨越西安附近的“終南”,最終到達了帝都長安。何紹基將當朝比喻為鼎盛的漢唐,把自己從偏遠的南方農村來到都城北京,中了進士,做了京官,更以見到皇帝為榮。從而肯定:“行路有何難? ”寓“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之意。下聯指出“得師真不易”,并給自己開出可以為師的名單。有精通《禮記》的高堂伯,有西漢宣帝時刪訂《禮記》的戴德、戴圣叔侄,有西漢武帝時對《尚書》、《詩經》造詣極深的孔安國,有著名史學家、《史記》的作者司馬遷,有西漢著名辭賦家司馬相如等等。何紹基用此表示要與這些古哲名賢一道,勵志苦學,接近并努力達到孔子的那種最高境界。上下聯語氣判斷雖不完全相同,但能吻合語意。上聯斷然反問,強烈肯定,流露出仕進成功的喜悅。下聯則感慨良深,表達了治學不倦者勵志奮進的精神。
清悶云林,倪迂畫閣
英光寶晉,米老谿堂
何紹基酷愛古物,收藏碑帖拓本甚多,反復臨摹,孜孜以求,深得其中三昧,使他在書法藝術上卓然成一代大家。 此聯“清”、 “寶晉”等為宋元以來收藏大家米芾、倪云林等,何紹基對他們深表崇拜,不但從他們身上獲得藝術營養,而且從他們尊古、臨古、愛古的風尚中受到啟迪,進而成就了他的書法藝術。
清悶云林倪迂畫閣 英光寶晉米老谿堂
春風淮月動清鑒
繹闕天都想盛容
何紹基作為一代書法大家,向以“入神仙境”著稱。其書法專從顏真卿問津,積數十年功力,探源篆隸,乃入佳境。晚年猶自課甚勤,摹《衡方碑》《張遷碑》多本,神與跡化。他一生中自撰大批楹聯,為后人留下了寶貴財富。此聯為其晚年所作,為篆書聯之代表,筆意老到自然,趣味醇厚、率真。
春風淮月動清鑒 繹闕天都想盛容
上一篇:扇面趣談·任伯年
下一篇:信札趣談·余明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