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浩燕趙歌·天津之旅·天津·眾教交匯
歷史上南北漕運及海運的溝通,使天津成為各地航運貨物的集散地,并因此使海河兩岸地區融匯了南北文化及外來文化,因此隨著人口的遷徙和海陸交通的不斷發展,各種宗教文化便在天津地區立地生根。
玉皇為道教的最高神祗,昔日三汊河、海河之畔有明初所建玉皇閣。今僅存清虛閣,分上下兩層,上層供憑欄遠眺,中設神龕,供玉皇銅像一尊。“玉皇閣”因之得名。
在天津舊城西北角大豐路東側,有一處簇立著五個攢尖樓閣的古建筑群,此即為天津最大的清真寺,因其規模大于市區其它清真寺,故又稱清真大寺。大寺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后嘉慶、咸豐、光緒及民國年間又多次重新修葺。整個寺院由照壁、門廳、禮拜堂、阿訇講堂、耳房和跨院等組成,寺內的裝飾嚴格遵循伊斯蘭教義,不使用偶像和動物圖樣,一律施以花卉植物和幾何形圖案,民族宗教風格鮮明突出。
殿宇崇深、莊嚴肅穆的大悲院坐落在天津市內河北區天緯路,為天津最大的佛教寺院,由東西兩院組成,占地10600平方米。西院建于1658年(清順治十五年),由名僧世高倡議,天津衛守備曹斌捐資修建,因供奉一尊高3.6米的“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故稱大悲院。東院是1946年由大悲院主持倓虛法師募款擴建的新廟,由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大悲殿等組成。清代的大悲院佛事頻繁,香火旺盛,清光緒十五年(1889),主持僧學文法師主持的“三壇大戒”,受戒僧尼多達一百余人。1945年,三藏法師的靈骨幾經輾轉,被迎至大悲院供奉。后應印度政府之請,將法師靈骨送往印度爛陀寺供奉。
隨著近代西方列強勢力的侵入和滲透,作為歐洲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天主教和基督教也以各種傳播渠道進入中國,并逐漸深入鞏固。
在現天津南京路和濱江道相交處,聳立著高大雄偉的老西開教堂。1916年初建時稱圣味增爵堂,代替望海樓教堂成為法國天主教天津教區主教座堂,后又改為圣約瑟堂。但因其坐落于原是墻子河南岸的老西開地,故一般稱之為“老西開教堂”或“法國教堂”。
教堂石砌基礎,平面呈“十”字形,正面三個塔樓,前后排列,為典型的羅曼式建筑。教堂大廳作通廊式,正中為主祭臺,對面為唱經臺,四壁懸掛耶穌14處苦難圖。教堂外有圣母顯圣的路德山,花木扶疏。整個建筑莊重典雅、肅穆恢宏。
1916年教堂建成伊始,法國駐津領事便向中國政府要求四十八小時內割讓老西開,隨后又將中國警察繳械、拘禁,并武裝占領了老西開。10月25日,天津各界人民八千人聚會,通過了抵制帝國主義的六項決議,接著法租界內的中小學師生罷教罷課,工人罷工,商人罷市,紛紛上街游行抗議。在聲勢浩大的群眾斗爭沖擊下,北洋政府外交部長陳錦濤被迫辭職,老西開事件的制造者、天津教區主教杜保祿也在一片聲討當中逃離了天津。
上一篇:茫茫高原雪·山南之旅·藏王墓·從登天之繩到贊普墓地
下一篇:赫赫三秦魂·寶雞之旅·法門寺·佛塔葬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