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章趣談·陳鴻壽
《陳鴻壽》:陳鴻壽(1768—1822),清書畫家。字子恭,號曼生。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嘉慶拔貢。官江南海防同知。博學工詩,與陳文述、陳甫稱為“武林三陳”。又善古隸,長于繪畫、篆刻。著有《種榆山館詩集》。
“阿曼陀室”印
這是陳鴻壽的一方齋館印,一般情況下,這種印章大都鈐蓋在書畫和典籍之上,而此印常常被印在紫砂壺的底部。原來陳鴻壽不僅精于書畫,還對紫砂壺有濃厚的興趣。紫砂壺的設計主體由紫砂藝人而轉為文人學士,文人學士與紫砂藝人長期密切地合作制壺,書畫與壺藝珠聯璧合,是陳鴻壽開創的。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他在宜興附近的溧陽為官,結識了楊彭年,并對楊氏一門眷屬的制壺技藝給予鼓勵和支持。更因自己酷嗜紫砂壺,于是在為官之余暇,辨別砂質,創制新樣,設計多種造型簡潔、利于裝飾的壺形,然后請楊彭年、楊寶年、楊鳳年、邵二泉、申錫、吳月亭等一流藝人制作;隨后,鴻壽親自捉刀,以俊逸的刀法,在壺上刻雄健古雅的書體和契合茶壺本身意境的題句,刀法純熟而金石味十足。他與楊彭年合作的制品有時帶有“阿曼陀室”的印款,壺把等處有“彭年”小印款,從此紫砂壺名聲大振,風行于時,世稱“曼生壺”。
“江郎山館”印
陳鴻壽刻的這方朱文印記述了友人文叔把讀書處取名“江郎山館”的始末,不僅印文富有神韻,且邊款更是充滿了情趣。邊款稱道:“吾鄉浙東有江郎山,為四明、天臺之亞。頃游邗上,康山草堂文叔主人,寶一拳石,秀橫獨出,平岡迤邐,中夾溜澗,疑水聲潺潺,出于石底。同人嗟賞彌日,或謂石狀正與浙之江郎山儼肖,殆具體而微者。主人以恰與姓氏合,遂鏤其石,并顏讀書處曰:江郎山館,屬予刻印,以充文玩。嘉慶七年十月十又八日,曼生并記。”從中得知,文叔有一石頭盆景,它的形狀,“秀橫獨出”,有“平岡迤邐”,“中夾溜澗”,看后使人產生想象:疑有水聲潺潺,出于石底。石狀和江郎山(在浙江省江山縣南)非常相似。寥寥數語勾畫出江郎山的輪廓與美妙。此印從印文到印款均體現出東方文人的閑情雅趣。
清代刻字紫砂壺,上有“阿曼陀室”、“曼生”印
江郎山館
問梅消息
琴書詩畫巢
陳鴻壽書隸書聯,上鈐“曼生”、“陳氏子恭”印
上一篇:楹聯趣談·陳毅
下一篇:翰墨趣談·韋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