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趣談·趙文深
《趙文深》:趙文深,原名趙文淵,因避唐高祖李淵之諱,史家稱趙文深。北周書法家。生卒年不詳。字德本,南陽宛(今河南南陽)人。善書法,工楷、隸書,尤擅長楷書。宋陳思《書小史》說:“(文淵)少學楷隸,年十一獻書于魏京,筆勢可觀,甚有鐘王法則,遂以書名家。當時碑榜唯文淵及冀二人為之。” 趙文深書學王右軍,為北周的書學博士。當時宮殿樓閣,皆淵書跡。天和元年(566),露寢宮建成,文淵以題榜之功增邑二百戶,授官趙興郡守。雖然當時趙文深任官在外,但一需題榜,便被朝廷詔還。書跡有《西岳華山廟碑》。
碰壁之后
趙文深小時候就很喜愛書法,而且天分很高,加之勤學苦練,年幼時就有了書名,而以楷書和隸書為長。11歲時,趙文深曾把自己寫的字獻給西魏皇帝,得到賞識。后來,隨著年歲的增長,他的書法日益精進,也更加出名。當時,趙文深因擅長題寫匾額和碑文,被封為北周的書學博士,在北方書壇享有盛名。
不久,楊堅攻破江陵,俘虜了一個叫王褒的人。這個王褒從小跟著姑父肖子云學書,他在南方書壇可謂默默無名,但到長安后,名聲卻大了起來。這主要是因為他所帶來的南方書風給北方書壇帶來了生氣和變化,大家感到新奇,于是爭相學之,這就冷落了北方書家趙文深。趙文深心中憤憤不平,卻也無法,后來他覺得風氣難改,于是也隨大流地學起了王褒的書法,而丟掉了北方書法的傳統(tǒng)。這種舍本逐末的做法自然不會獲得成功,學了一陣的趙文深一無所成,碰了壁。他不但沒學好王書,就連自己以前的風格也丟得差不多了。
經(jīng)過這番折騰,趙文深冷靜下來,他細心思考之后,覺得自己走了彎路,徒費了時日。痛定思痛的他決定由臨摹王褒的書法改為用王羲之的筆法作大楷,書寫碑文和匾額,既認真學習和汲取南派書法之長,又不失北方風格的古樸厚重,取長補短,做到南北書風的結(jié)合。這種做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趙文深的書名也再次傳揚開來。
上一篇:楹聯(lián)趣談·趙尚志
下一篇:閑章趣談·邊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