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面趣談·孫伯翔
孫伯翔(1934~ ),別署師魏齋主人。河北武清(今屬天津)人。當代著名書法家。先習唐楷,后專攻魏碑。其書法筑基于《龍門二十品》及六朝摩崖、墓志,尤鐘情于《始平公造像》《楊大眼造像》和《魏靈藏造像》,取法高古,得其神髓。中年以后致力于書藝的革新變法,其作品碑中有帖,方中寓圓,剛柔相濟,拙巧互見。孫伯翔的創新意識、探索精神和作品所達到的藝術高度,得到書法界的普遍贊譽,公認其為當代北魏書風的杰出代表。現為天津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書法家協會書法培訓中心教授。著有《孫伯翔談藝錄》《怎樣寫魏碑》等,出版有《孫伯翔書法集》《孫伯翔書畫集》等。
要耍大刀和寶劍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是孫伯翔人生追求和藝術追求的最高境界。他近年來的書法作品與前些年的作品相比,“智”的成分和“巧”的成分更多一些。從以神賦形的結字和意味深長的筆墨中,可以更多地窺見作者對世事和藝事的洞明通悟和風趣詼諧。
孫伯翔所追求的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終究都落在一個“大”字上。大,即對傳統精神的大理解,對時代脈搏的大把握,對藝術境界的大追求以及對自身條件的大估量。孫伯翔在與青年書法愛好者交流經驗時說過:現在有一些青年人,他流露出來的好像是他的才氣,但是有些地方表現得過分夸張;這不是性情,而是一些小情趣; 光注意情趣,裝飾味道,就沒有它的含金量;學書是一個艱苦的過程,不要多玩小情趣的東西; “我們耍的是大刀,耍的是寶劍,我們玩的不是小刀小槍”。
孫伯翔的扇面書法雖然比他的大幅作品多了幾分細致和精微,但在氣象上依然是小中見大,耍的還是大刀和寶劍。這就好比孫悟空的金箍棒,雖然可以縮小放在耳朵里,但它畢竟還是金箍棒,而絕不是挖耳勺。
孫伯翔像
《書法》扇面 孫伯翔
《書法》扇面 孫伯翔
上一篇:收藏趣談·孔尚任
下一篇:扇面趣談·孫家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