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章趣談·傅山
《傅山》:傅山(1607—1684),初名鼎臣,字青竹,改字青主,別號公之它,又號石道人。忻州(今山西忻縣)人。清初學者、書畫家。明末諸生,崇禎十三年(1636年),山西提學袁繼咸為閹黨所誣下獄,他約集諸生赴京陳情告狀,得以昭雪,是以名聞天下。明亡,隱居山中不出,自稱居士、道人。清廷開博學鴻詞科,稱疾拒薦;邑令奉命登門促駕,以死拒入京。后特旨授中書舍人,免試放歸。通經史、醫學,亦工詩文、書畫,擅音韻。著有《霜紅龕集》、《荀子評注》等。
“志在高山流水”印
這方朱文印,為傅山所刻,它抒發了主人剛毅而超脫的情懷。傅山生活在明末清初之際,所謂“明遺民”。此人人品極高,天生一副傲骨。明亡后,他穿起道士衣服,隱居深山,20余年不見生客。清康熙年間開博學鴻詞科,先由內外大臣舉薦,定期舉行殿試,錄取者授以翰林官職。傅山72歲時,忽然被人提名舉薦,要他去北京應試,他感到這是對他人格的侮辱,以老病為借口,堅決不去。地方官強迫他,用床將他抬下山,再抬往京城,在離北京還有30多里的地方,他表示寧可一死,決不進城,抬送者們無法,只好把他安頓在一所古廟里。當時朝內許多王公大臣聞風而至,紛紛趕到廟里去拜訪,他也裝病,一概不見。這事被康熙皇帝得知,深知不能強加于人,于是頒旨,送給他一個“中書舍人”的職銜,放他回歸太原附近的深山中。“志在高山流水”正是他這副傲骨的體現。
草閣圖 傅山
上一篇:閑章趣談·傅山
下一篇:楹聯趣談·冒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