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顏》歷史事跡,評價,人物簡介
伯顏,蒙古八鄰部人。父曉古臺左千戶,從宗王旭烈兀開西域,伯顏遂長于西域。至元元年(公元1264年),旭烈兀遣伯顏入朝奏事,世祖忽必烈見其貌偉,其言厲,遂留置左右。伯顏才智超群,與謀國事,常出眾人之上,世祖益賢之,令以中書右丞相安童妹妻之,曰:“為伯顏婦,不慚爾氏矣?!倍?公元1265年)七月,拜中書左丞相。
十一年(公元1274年)三月,世祖決定大舉南伐,遂改荊湖、淮西樞密院為行中書省,以伯顏、史天澤并為中書左丞相,阿珠為平章政事,行省事于荊湖。伯顏辭行,世祖曰:“古之善取江南者唯曹彬(北宋大將)一人。汝不嗜殺,是吾曹彬也?!卑嗽拢雷嬉浴扒G湖、淮西,各置行省,勢位既不相下,號令必不能一,后當敗事”,遂改淮西行中書省為行樞密院。繼而天澤病重,還,自是伯顏專任,諸路皆受其指揮。
九月,伯顏至襄陽(屬今湖北省),分兵三道伐宋。伯顏與阿術由中道,沿漢水趨郢州(今鐘祥縣)。萬戶武秀為前鋒,遇水泊,又霖雨,言無舟不能涉。伯顏曰:“吾且飛渡大江,而憚潢澇(低洼、積水)耶!”即召一壯士,騎馬為前導,遂至鹽山(在郢州北);攻黃家灣,拔之,推舟入漢江;舍郢不攻,順流而下。時伯顏、阿術殿后,從騎才數十。行大澤中,有宋騎兵千余人突至,伯顏、阿術頑強抗擊,殺五百余人。十月二十三日,至沙洋(在今鐘祥縣南,漢水西岸),伯顏使人招降,不應。日暮,風大起,伯顏命挈金汁炮,焚其房舍,煙焰漲天,城遂破。二十五日,抵新城(在沙洋南),伯顏又使人招降。新城守將約參知政事呂文煥(原為宋將)與語。文煥至城下,飛矢中其右臂,奔還。伯顏令攻之,先破其外堡,宋軍余眾三千,皆力戰而死,守將邊居誼舉家自焚。
十一月十四日,伯顏軍逼復州(今沔陽縣),宋知州翟貴以城降。伯顏諭諸將不得入城,違者以軍法論。時阿術已至蔡店(即蔡甸,今漢陽縣縣城),遣人來問渡江之期,伯顏不答。明日又來,又不答。阿術乃自來,伯顏曰:“此大事也,主上以付吾二人,可使余人知之乎?”阿術潛刻期而去。二十三日,伯顏至蔡店,大會諸將,準備渡江。時宋淮西制置使夏貴,以戰艦萬艘分據要害;都統制王達守御陽邏堡(在今漢口東);京湖宣撫使朱祀孫扼守中流。元軍不得進。千戶馬福建言:淪河口(在今孝感縣東南)可通沙蕪口(在今黃陂縣南)入長江。伯顏使人偵察沙蕪口,有夏貴精兵守御;伯顏令圍漢陽,聲言由漢口渡江,貴果移兵于漢陽。
十二月初四,伯顏遣兵奪取沙蕪口。繼自漢口開壩,引船入淪河,轉沙蕪口,遂入大江。初十,伯顏戰艦萬艘,相繼而至,以數千艘泊于淪河灣口,屯數十萬騎于江北。諸將言:“沙蕪南岸,彼戰船在焉,可攻而取。”伯顏曰:“吾亦知其可必取,慮汝輩貪小功,失大事;一舉渡江,收其全功可也?!彼爝M軍陽邏堡,三日不克。伯顏密謂阿術曰:“彼謂我必拔此堡,方能渡江,此堡甚堅,攻之徒勞。汝夜以鐵騎三千,泛舟直趨上流,為搗虛之計,明日渡江,襲江南岸,已過,則速遣人報我?!?/p>
伯顏為配合阿術順利渡江,別遣軍攻陽邏堡,夏貴往援。十三日夜,雪大作,阿術率軍飛渡;及至南岸,即遣人來報。伯顏大喜,督諸軍急攻陽邏堡,斬守將王達。宋軍大潰,數十萬眾,死傷幾盡,夏貴僅以身免。諸將以貴乃宋之大將,不可使之逃去,請追之。伯顏曰:“陽邏之捷,我欲遣使前告宋人,而貴走代吾使,不必追也?!奔榷僦T將議所往,有主先取蘄(今蘄春縣)、黃(今黃岡縣)者,獨阿術主先取鄂漢(今武漢市)。伯顏從阿術之議。十七日,軍至鄂州,伯顏遣使告宋軍曰:“汝國所恃者,江、淮而已,今我大兵飛渡長江,如履平地,汝輩何不速降。”鄂州降。伯顏留右丞阿里海牙以兵四萬守鄂州,自與阿術率大軍,水陸東下。
十二年(公元1275年)正月,黃、蘄、江州(今江西九江市)先后降。十四日,伯顏至江州,原宋兵部尚書呂師夔設宴于庾公樓,選宋宗室女二人,盛飾以獻。伯顏大怒,曰:“吾奉天子命,興仁義師,問罪于宋,豈以女色移吾志乎!”斥遣之。
二月初六,伯顏至池州(今安徽貴池縣),宋宰相賈似道(率軍十三萬,屯于蕪湖)遣使請稱臣、奉歲幣,且以荔枝、黃柑送伯顏。伯顏答曰:“未渡江時,議和入貢則可。今沿江諸郡皆已內附,欲和,則當來面議。”似道不答。遂開展丁家洲(在今銅陵縣東北)會戰。
賈似道為抗擊元軍進攻,以精銳七萬余人授步軍指揮使孫虎臣守丁家洲;夏貴以戰船二千五百艘橫亙江中;似道將兵殿后。伯顏命騎兵夾江岸而進,炮聲震百里;阿術挺身登舟,自水上發起進攻。元軍追殺百五十余里,宋軍溺死者無數,得船二千余艘,及大量軍資器械。
三月初二,伯顏入建康。時江東大疫,伯顏開倉賑之,遣醫治病,百姓大悅。又宋江淮招討使汪立信,初聞賈似道師潰,江、漢守臣望風投降,嘆曰:“吾今日猶得死于宋土也!”乃置酒與賓客訣別,又為遺書。夜半,漫步庭中,慷慨悲歌;握拳撫案,失聲三日,扼吭而卒。至是,有以立信二策及死告伯顏,請誅其家人。伯顏嘆息良久,曰:“宋有是人,有是言哉!使果用之,吾安得至此!”命厚恤其家。
是月,世祖以時暑方熾,不利行師,令待秋再舉。伯顏奏曰:“宋人之據江海,如獸保險,今已扼其吭,縱之則逸而逝矣?!笔雷鎻闹圆佉孕兄袝●v建康。七月,伯顏至上都(今內蒙古多倫縣),面陳形勢,乞請進兵。旋拜右丞相,伯顏辭曰:“阿術功多,臣宜居后?!彼彀莅⑿g左丞相,并令伯顏立即進軍臨安(今浙江杭州市),阿術攻淮南,阿里海牙取湖南,萬戶宋都觸等討江西。
十月二十五日,伯顏分軍三道向臨安進軍,自率中軍,趨常州。常州守王宗洙逃,判官王虎臣以城降,但都統制劉師勇等固守拒降。伯顏射書于城中,書曰:“勿以已降復叛為疑,勿以拒敵我師為懼?!辈粦?。伯顏怒,督帳前軍臨南城,又多建火炮,張弓弩,晝夜攻之。宋浙西制置文天祥遣部將尹玉、麻士龍來援,皆戰死。十一月十八日,伯顏帳前軍先登,豎赤旗于城上,諸軍見而大呼曰:“丞相登矣?!比巳藠^勇爭先,宋兵大潰,師勇僅以八騎走平江(今江蘇蘇州市),其余宋將盡皆死節。諸將請追師勇,伯顏曰:“勿追,師勇所過,城守者膽落矣。”
十二月初五,伯顏至無錫,宋使柳岳來,泣謂曰:“嗣君幼沖(恭帝時年五歲),在衰绖(喪服;恭帝父度宗,公元1274年死)之中,自古禮不伐喪。凡今日事至此者,皆奸臣賈似道失信誤國爾。”伯顏曰:“汝國執戮我行人(使者通稱,此處指是年三月,宋將執殺元使者廉希賢、嚴忠范),故我興師。錢氏納土(吳越國君錢于公元978年,獻兩浙十三州之地歸宋),李氏出降(南唐主李煜于公元975年,降于宋),皆汝國之法也?!薄疤斓廊绱?,尚何多言!”及抵平江,宋都統王邦杰出降。宋宗正少卿陸秀夫來,求稱侄納幣罷兵,伯顏不許。既而宋又請奉表稱臣,上尊號,歲貢絹、銀二十萬匹兩,且約伯顏與宋宰相陳宜中會于長安鎮(在今浙江海寧縣西北)。至時,陳宜中違約不至,伯顏進至皋亭山(在今余杭縣東北)。十三年(公元1276年)正月十八日,宋恭帝、謝太后出降。伯顏禁軍士入城,違者以軍法從事。繼張榜安撫軍民。三月,攜恭帝、謝太后北還。世祖勞伯顏。伯顏曰:“陛下成算,阿術效力,臣何功之有?!卑萃獦忻茉?。
十四年(公元1277年)七月,河平王昔里吉(憲宗蒙哥第二子)劫北平王那木罕(世祖忽必烈第四子),械系右丞相安童,脅諸王以叛。伯顏率師討之。九月,至斡魯歡河(在今蒙古境),兩軍夾水而陣,相持終日。伯顏乘昔里吉軍松懈,分軍兩隊突襲之,昔里吉敗走。
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九月,宗王阿只吉軍紀敗壞,伯顏代總其軍。先是,邊兵馬常乏食,伯顏至,令軍士采集草子和草根以貯之,每人四斛;至盛冬雨雪,人馬賴以不饑。又令凡捕食獸者以皮上之,積皮至萬,人莫知其意;既而遣人運至京師,世祖笑曰:“伯顏以邊地寒,軍士無衣,欲易吾繪帛耳?!彼熨n以衣。
二十四年(公元1287年)二月,有人告宗王乃顏(駐遼東)反,世祖令伯顏前往了解。伯顏乃多載裘衣以賜沿途驛人。及至,乃顏為之設宴,謀執之;伯顏覺,與從者急出,分三道逃去;至是,驛人爭獻健馬,遂得以脫險。四月,乃顏反,從世祖討之。伯顏選漢軍,以漢法戰,卒擒乃顏。
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九月,宗王明里鐵木兒(世祖侄)叛,伯顏討之。兩軍相遇,叛軍矢如雨下,眾莫敢前。伯顏身先士卒,先登陷陣,諸軍望風爭奮,大破之。明里鐵木兒逃去。諸將言:古禮,兵勝必祭旗于所征之地,并欲以俘為牲。伯顏不許,且曉之以理,眾皆嘆服。又,軍中獲諜,諸將欲斬之。伯顏又不許,厚賜之;并使之持書致明里鐵木兒,示以禍福。明里鐵木兒得書感泣,以眾來歸。
伯顏既降明里鐵木兒,遂征海都(太宗長孫,因其父未能繼承汗位,于公元1268年發動叛亂)。有人密告:伯顏久居北邊,與海都通好,無尺寸之獲。世祖以御史大夫玉昔帖木兒代之。玉昔帖木兒行至途中,海都兵復至,伯顏遣人告玉昔帖木兒曰:“公姑止,待我翦此寇而來,未晚也?!辈伵c海都交兵,且戰且卻,凡七日。諸將以為怯,憤曰:“果懼戰,何不授軍于大夫(御史大夫)!”伯顏曰:“海都懸軍涉吾地,邀之則遁,誘其深入,一戰可擒也。諸軍必欲速戰,若失海都,誰任其咎?”諸將從之。伯顏即還軍擊之,海都敗逃。及玉昔帖木兒至,伯顏將去,鐵穆耳(以皇孫撫軍北邊)舉酒餞曰:“公去,將何以教我?”伯顏舉杯曰:“可慎者,唯此與女色耳。軍中固當嚴紀律,而恩德不可偏廢?!?/p>
次年十一月,為中書省平章政事。三十一年(公元1294年)正月,世祖死,伯顏總領百官。四月,成宗鐵穆耳即位,諸王有違言,伯顏握劍,陳祖宗寶訓,宣揚遺命,述立成宗之意,辭色俱厲,諸王股栗,急下拜。
十二月,死。時年五十九。謚曰忠武。
伯顏遠見卓識,多謀善斷,有文武才能。在攻城掠地中,他靈活運用軍事與政治兩手,以政治為先。善于指揮部隊,將二十萬眾伐宋,如將一人,諸將仰之若神明。從不言功,有功則推之于人。被人誣陷,處之泰然。一生清廉。滅宋還,唯衣被而已;及將至京師,中書平章政事阿合馬(奸臣)先于百官于半道迎之,伯顏解所服玉鉤絳相贈,且曰:“宋寶玉固多,吾實無所取,勿以此為薄也?!卑⒑像R謂其輕己,思中傷之,乃誣以平宋時,取玉桃盞。查無實據,復其官。及阿合馬被人打死,有獻此盞者,世祖愕然曰:“幾陷我忠良?!?
上一篇:《于謙》歷史事跡,評價,人物簡介
下一篇:《俞大猷》歷史事跡,評價,人物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