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復恭》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楊復恭》人物故事小傳
楊復恭(公元?—892年),字子恪,閩(今福建福州)人,唐朝宦官。楊復恭本姓林,被宦官楊云翼收為養子,故從其姓。幼時入宮為官,知書達理,為人機敏,常出監諸鎮兵。咸通十年(公元869年),以討龐勛有功,升任樞密使。僖宗出游山南,奉命代田令孜為左神策軍中尉,行在大權集于一身。返京后授六軍十二衛觀軍容使。文德元年(公元888年),因擁立昭宗有功,加開府、金吾上將軍,專典禁軍。以此專橫不法,頗擅朝政,為昭宗所不容。大順二年(公元891年),令其致仕。因有謀亂之嫌,遭禁軍圍攻,敗走興元。次年,于乾元被俘,送至京師,梟首于市。
[正 史]
楊復恭,字子恪,本林氏子,楊復光從兄也。宦父玄翼,咸通①中領樞密,世為權家。復恭略涉學術,監諸鎮兵。龐勛亂,戰有功,自河陽監軍入拜宣徽使,擢樞密使。黃巢盜京師,令孜顓威福,斫喪天下,中外莫敢亢,惟復恭屢與爭得失,令孜怒,下遷飛龍使,復恭乃臥疾藍田。僖宗②出居興元,復為樞密使,制置經略,多更其手。車駕還,遂代令孜為左神策中尉、六軍十二衛觀軍容使,封魏國公,實戶八百,賜號“忠貞啟圣定國功臣”。
帝崩,定冊立昭宗③,賜鐵券,加金吾上將軍,稍攘取朝政。帝嘗曰:“朕不德,爾援立我矣,當減省侈長示天下。我見故事,尚衣上御服日一襲,太常新曲日一解,今可禁止。”復恭頓首稱善。帝遂問游幸費,對曰:“聞懿宗以來,每行幸無慮用錢十萬,金帛五車,十部樂工五百,犢車、紅綱朱綱畫香車百乘,諸衛士三千。凡曲江、溫湯,若畋獵曰大行從,宮中、苑中曰小行從。”帝乃詔類減半。
于是宰相韋昭度、張浚、杜讓能等為帝言大中故事,抑宦官不假借,帝亦稍厭復恭橫恣。王瑰者,惠安太后弟,求節度使。帝問復恭,對曰:“產、祿傾漢,三思危唐,后族不可封拜。陛下誠愛瑰,任以它職可也,不宜假節外藩,恐負勢顓地不可制。”帝乃止。瑰聞,怒甚,至禁中見復恭詬辱之,遂居中任事。復恭不欲分己權,白為黔南節度使,道光元,而兄子守亮方領節度,陰勒利州刺史覆瑰舟于江,宗屬賓客皆死,以舟自敗聞。帝知復恭謀,由是深銜之。
復恭以諸子為州刺史,號“外宅郎君”,又養子六百人,監諸道軍,天下威勢,舉歸其門。守立為天威軍使,本胡弘立也,勇武冠軍,人畏之。帝欲斥復恭,懼為亂,乃好謂曰:“卿家胡子安在?吾欲令衛殿內。”復恭以守立見帝,賜姓李,名順節,使掌六軍管鑰,光寵甚。既勢均,遂與復恭爭恨相中傷,暴發其私。
復恭常肩輿抵太極殿。宰相對延英,論叛臣事,孔緯曰:“陛下左右有將反者。”帝矍然。緯指復恭,復恭曰:“臣豈負陛下者?”緯曰:“復恭,陛下家奴,而肩輿至前殿。廣樹不逞皆姓楊,非反邪?”復恭曰:“欲收士心輔天子。”帝曰:“誠欲收士心,胡不假李姓乎?”復恭無以對。會緯出守江陵,乃使人劫之長樂坡,斬其旌節,貲貯皆盡,緯僅免。
復恭子守貞為龍劍節度使,守忠洋州節度使,皆自擅貢賦,上書訕薄朝政。大順二年④,罷復恭兵,出為鳳翔監軍,不肯行,因丐致仕。詔可,遷上將軍,賜幾杖。使者還,遣心腹殺使者于道,遁居商山。俄入居昭化坊第,第近玉山營,而子守信為軍使,數省候出入。或告父子且謀亂,時順節遙領鎮海軍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詔與神策軍使李守節率衛兵攻復恭,治殺使者罪,帝御延喜樓須之。家人拒戰,守信亦率兵至昌化里,陣以待。會日入,復恭與守信舉族出奔,遂走興元。
順節已斥復恭,則橫暴,出入以兵從,兩軍中尉劉宣景、西門重遂察其意非常,以狀聞。有詔召順節,輒以甲士三百入,至銀臺門,何止之,景宣引順節坐殿廡,部將嗣光審出斬之,從者大噪,出延喜門,剽永寧里,盡夕止。賈德晟與順節皆為天威軍使,順節誅,頗嗟憤,重遂亦奏誅之。
于是鳳翔李茂貞、邠州王行瑜、華州韓建、同州王行約、秦州李茂莊同劾守亮納叛臣,請出兵討罪,軍餉不仰度支。茂貞請假山南招討使。宦尹惜類,執不可,帝亦謂茂貞得山南必難制,詔兩解之。茂貞劾復恭自謂隋諸孫,以恭帝禪唐,故名復恭,逆狀明白,且請削守亮官爵。遂擅與行瑜出討,自號興元節度使,詒宰相書,慢悖不臣。帝為下詔,令茂貞、行瑜討之。景福元年,破其城,復恭、守亮、守信奔閬州,茂貞以子繼密守興元。詔吏部尚書徐彥若為鳳翔節度使,而以茂貞帥興元,不拜,請繼密為留后。帝不得已,授以節度使,自是茂貞始強大。
復恭與守亮自閬州將北奔太原,趨商山,至乾元⑤,為韓建邏士所禽,即斬復恭、守信,檻車送守亮京師,梟首長安市。茂貞上復恭與守亮書曰:“承天門者,隋家舊業也,兒但積粟訓兵,何進奉為?吾披荊榛,立天子,既得位,乃廢定策國老,奈負心門生何!”門生謂天子也,其不臣類此。假子彥博奔太原,收葬其尸,李克用為申雪,詔復官爵。
《新唐書》卷二○八
〔注 釋〕
①咸通:唐懿宗李漼的年號,公元860-873年使用。②僖宗:唐懿宗第五子李儇。公元874-888年在位。③昭宗:唐懿宗第7子李曄。公元889-904年在位。④大順二年:公元891年。⑤乾元:縣名。唐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以安業縣改名,治所即今陜西柞水。
上一篇:《杜甫》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杜甫》人物故事小傳
下一篇:《楊慎》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楊慎》人物故事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