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游之戰(156年冬)
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冬,在抗倭戰爭中,福建總兵戚繼光指揮明軍解圍仙游(今屬福建),擊敗倭寇的城邑爭奪戰。
四十二年冬,倭寇萬余兵力圍攻仙游。知縣陳大有率全城軍民據城防守。戚繼光自率6,000名戚家軍增援仙游。時倭寇環城立營筑壘,發動進攻。戚繼光以兵力懸殊,決定以仙游城為支撐,抑留倭寇,待主力集中后,再謀殲敵。遂派親兵200人乘夜入城,加強防守力量;從各營挑選勇士500人,組成敢死隊,不時襲擊敵營;將大本營移至離倭寇較近的石馬,四面布置疑兵。倭寇多次發動攻城,均未成功。十二月二十三日,浙江6,000名援兵趕到,戚繼光遂命守備王如龍為左路、胡守仁為右路,協同中軍合攻南壘;把總陳濠、游擊李超分向東、西壘進行牽制性攻擊;把總金科為預備隊,隨時策應各路;指揮呂崇舟、副總兵金文秀至鐵山為疑兵,牽制北壘倭寇。二十六日,正當倭寇攻城時,明軍主力分3路向南門外倭寇發起進攻。倭寇大敗,退入南壘。明軍奮勇沖殺,摧圍拔柵而入。殘倭逃往東、西門。胡守仁乘勝向東追擊,與陳濠部夾擊東壘倭寇,王如龍向西追擊,與李超部夾擊西壘倭寇。各路明軍英勇突擊,迅速突破東西兩壘,殘敵數千逃往北壘。戚繼光親率大軍攻擊北壘,倭寇大部被殲。仙游圍解。
此戰,戚繼光準確判斷敵情,采取各種積極措施,爭取時間,拖住敵人。待援軍到達后,再以各個擊破的戰術,達到既解仙游之圍,又殲圍城之敵的目的。
明代火箭——火龍出水(模型),其發射原理與現代多級火箭相同。
登州戚氏軍刀
登州戚氏軍刀局部,銘文為“萬歷十年登州戚氏”。
上一篇:《五國攻齊之戰(公元前84年)》真實記錄與故事
下一篇:《同蒲路戰役(1946年8~9月)》真實記錄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