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祖望》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全祖望》人物故事小傳
全祖望(公元1705—1755年)字紹衣,學者稱謝山先生,鄞縣(今浙江鄞縣)人。乾隆進士。官翰林院庶吉士。后辭歸,先后主講于蕺山、端溪兩書院。曾續修黃宗羲《宋元學案》。所撰《經史問答》足以肇啟后學。又能詩文。有《鮚琦亭集》及《鮚琦亭詩集》。
〔正 史〕
全祖望,字紹衣,鄞縣人。十六歲能為古文。討論經史,證明掌故。補諸生。雍正七年,督學王蘭生選以充貢,入京師,旋舉順天鄉試。戶部侍郎李紱見其文,曰:“此深寧、東發后一人也!”乾隆元年,薦舉博學鴻詞。是春會試,先成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不再與試。時張廷玉當國,與李紱不相能,并惡祖望,祖望又不往見,二年,散館,置之最下等,歸班以知縣用,遂不復出。方詞科諸人未集,紱以問祖望,祖望為記四十余人,各列所長。性伉直,既歸,貧且病,饔飧①不給,人有所饋,弗受。主蕺山、端溪書院講席,為士林仰重。二十年,卒于家,年五十有一。
祖望為學,淵博無涯涘②,于書無不貫串。在翰林,與紱共借《永樂大典》讀之,每日各盡二十卷。時開明史館,復為書六通移之,先論藝文,次論表,次論忠義、隱逸兩列傳,皆以其言為韙。生平服膺黃宗羲,宗羲表章明季忠節諸人,祖望益廣修枌社掌故、桑海遺聞以益之,詳盡而核實,可當續史。宗羲《宋元學案》甫創草藁,祖望博采諸書為之補輯,編成百卷。又七校《水經注》,三箋《困學紀聞》,皆足見其汲古之深。又答弟子董秉純、張炳、蔣學鏞、盧鎬等所問經史疑義,錄為《經史問答》十卷。儀征阮元嘗謂經學、史才、詞科三者得一足傳,而祖望兼之。其《經史問答》,實足以繼古賢,啟后學,與顧炎武《日知錄》相埒。晚年定文藁,刪其十七,為《鮚琦亭文集》五十卷。
《清史稿·全祖望傳》卷四八一
〔注 釋〕
①饔飧:早餐和晚餐。②涯涘:邊際,極限。
〔相關史料〕
鄞縣全吉士,相傳為同邑錢忠介公后身,人未之信。后吉士舉子,初墮地,而錢公后人來賀者已在門。訝其知之速。曰:“夜來聞影堂①中人言:‘謝山舉子,可喜可喜!’謝山,吉士號也。故吉士有《五月十三日舉子》詩云:“釋氏語輪回,聞之輒加嗔。有客強傅會,謂我具夙根。瑯江老督師,于我實前身。一笑姑應之,燕說漫云云。昨聞正氣堂,預告將雛辰。在我終勿信,傳之頗驚人。聊以充談助,用怡湯餅賓。”先是謝山有兄,生而穎悟,六歲而殤②,母哭之慟。忽張目曰:“無哀,當再來補之。”后十年而謝山生,故小字補兒。然謝山所舉子亦蚤夭,無后。豈絕續之理,雖鬼神亦不能為之主耶?
吳騫《拜經樓詩話》卷一
全祖望字謝山,以丙辰春闈③先入詞館,故九月間不與鴻博④之試。丁巳,散館外用,謝山不樂,賦詩呈李穆堂侍郎云:“生平坐笑陶彭澤,豈有牽絲百里才。秫⑤未成醪⑥身已去,先幾何待督郵來?”有乩仙傳謝山為錢忠介公后身者,故有《舉子》詩云:(詩略)按謝山年三十六,方娶滿洲學士春臺之女,愈年舉子。時忠介公后人名芍亭者,侵晨⑦入賀。謝山驚曰:“何知之神耶?”芍亭曰:“夜來寒影堂中,不知何人揚言曰:‘謝山得子。’故來賀耳。”此事,朱心池為余言之。余悔在都見謝山時,不曾一問。
袁枚《隨園詩話》卷六
〔注 釋〕
①影堂:家廟的別稱。②殤:未成年而死。③春闈:猶春試。④鴻博:清代稱博學鴻詞科為鴻博。⑤秫:稷(高粱)之黏者謂秫。⑥醪:汁滓混合的酒。⑦侵晨:破曉。
上一篇:《元成宗皇后卜魯罕》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元成宗皇后卜魯罕》人物故事小傳
下一篇:《馮保》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馮保》人物故事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