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世祖皇后察必》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元世祖皇后察必》人物故事小傳
察必(公元?—1281年),蒙古族弘吉剌氏,濟寧忠武王按陳之女,元太祖皇后孛兒臺旭真的侄女。察必嫁與忽必烈后,生裕宗(名真金,立為皇太子。后為世祖猜疑,憂懼而死。成宗即位,尊其廟號為裕宗)。中統年間,察必被冊為皇后。公元1273年,上察必尊號貞懿昭圣順天睿文光應皇后。察必生治儉仆,在宮中多次率宮女親執女工。察必后對戰爭的看法十分樸實,不忍見人于戰亂中流離。讀者可從本傳中察必對元軍戰利品的態度和他對被俘宋太后的惻隱之心的有關記述中略見一斑。公元1281年,察必去世。公元1295年,成宗鐵穆耳追謚察必皇后為昭睿順圣皇后。
〔正 史〕
世祖昭睿順圣皇后,名察必,弘吉剌氏,濟寧忠武王按陳之女也。生裕宗。中統初,立為皇后。至元十年①三月,授冊寶,上尊號貞懿昭圣順天睿文光應皇后。
一日,四怯薛②官奏割京城外近地牧馬,帝即允,方以圖進,后至帝前,將諫,先陽責太保劉秉忠③曰:“汝漢人聰明者,言則帝聽,汝何為不諫。向初到定都時,若以地牧馬則可,今軍蘸俱分業已定,奪之可乎?”帝默然,命寢其事。
后嘗于太府監支繒帛表里各一,帝謂后曰:“此軍國所需,非私家物,后何可得支?”后自是率宮人親執女工,拘諸舊弓弦練之,緝為紬,以為衣,其韌密比綾綺。宜徽院羊臑皮置不用,后取之合縫為地毯。其勤儉有節而無棄物,類如此。
十三年,平宋,幼主朝于上都。大宴,眾皆歡甚,唯后不樂。帝曰“:“我今平江南,自此不用兵甲,眾人皆喜,爾獨不樂,何耶?”后跪奏曰:“妾聞自古無千歲之國,毋使吾子孫及此則幸矣。”帝以宋府庫故物各聚置殿庭上,召后視之,后遍視即去。帝遣宦者追問后,欲何所取。后曰:“宋人貯蓄以遺其子孫,子孫不能守,而歸于我,我何忍取一物耶!”時宋太后全氏至京,不習北方風土,后為奏令回江南,帝不見,至三奏,帝乃答曰:“爾婦人無遠慮,若使之南還,或浮言一動,即廢其家,非所以愛之也。茍能愛之,時加存恤,使之便安可也。”后退,益厚待之。
胡帽舊無前簷,帝因射日色炫目,以語后,后即益前簷。帝大喜,遂命為式。又制一衣,前有裳無衽,后長倍于前,亦無領袖,綴以兩襻,名曰比甲,以便弓馬,時皆仿之。后性明敏,達于事機,國家初政,左右匡正,當時與有力焉。
十八年④二月崩。三十一年⑤,成宗即位,五月,追謚昭睿順圣皇后,其冊文曰:“奉先思孝,臣子之至情;節惠勿名,古今之大典。惟殷娥有明德之號,而周任著《思齊》之稱。爰考舊章,式崇尊謚。恭惟先皇后,厚德載物,正位承天。隆內治于公宮,綱大倫于天下。曩事龍潛之邸,及乘虎變之秋。鄂渚班師,洞識事機之會;上都踐祚,居多輔佐之謀。先物之明,獨斷于衷;進賢之志,允葉于上。左右我圣祖,建帝王之極功;撫育我前人,嗣社稷之重托。臣下之勤勞灼見,生民之疾苦周知。儷宸極二十年,垂慈節千萬世。惟全美圣而益圣,宜顯冊書而屢書。不勝惓惓懇懇之誠,敬展尊尊親親之義,以揚盛烈,以對耿光。謹遣某官某奉玉冊玉寶,上尊謚曰昭睿順圣皇后。欽惟淑靈在天,明鑒逮下。增輝煒管,茂揚徽懿之音;合饗太宮,益衍壽昌之福。”升祔世祖廟。
《元史》卷一一四
〔注 釋〕
①至元十年:公元1273年。②怯薛:元朝禁衛軍。③劉秉忠:字仲晦。邢州人。曾出家為僧,后為忽必烈所用,隨其出征,滅宋后參與制定各種制度,并主持設計大都城。歷任太保、參領中書省事、同知樞密院事等職。有《藏春集》傳世。④十八年:公元1281年。⑤三十一年:公元1204年。
上一篇:《僧志言》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僧志言》人物故事小傳
下一篇:《元好問》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元好問》人物故事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