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烈女》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孫烈女》人物故事小傳
孫烈女,五河人,性格堅貞寧靜,不茍言笑。其母朱氏先亡,繼母李氏帶前夫子鄭州兒來到孫家。州兒見孫女面善貌美,遂起邪念,屢試不從,孫女向李氏和自己的姐姐訴說這事,但都無法遏止州兒的邪念,孫女被迫,設計殺了州兒,然后自殺了,窮途末路,只好拼死相抗。
〔正 史〕
孫烈女,五河人。性貞靜,不茍①嬉笑。母朱卒,繼母李攜前夫子鄭州兒來。州兒恃母欲私②女,嘗以手挑之,忿③批④其頰。一日,女方治面⑤,州兒從后摟之。女揪發覓刃,州兒嚙⑥其臂得脫。女奔訴于姊,觸地慟哭曰:“母不幸,父又他出,賊子敢辱我,必刃之而后死。”姊曲⑦撫慰。乃以臂痕示李,使戒戢⑧之。州兒不悛⑨,紿李曰:“兒采薪,臂力不勝,置遺束于路。”李往取之,歸則戶扃⑩甚嚴。從母舒氏亦趨至,曰:“初聞如小犢悲鳴,繼又響震如雷,必有異。”并力啟之,州兒死閾(11)下,項幾斷,女亦倚壁死。蓋州兒誑母出,調女。女陽(12)諾而使之閉門,既躡(13)其后殺之也。
《明史·列女傳》
〔注 釋〕
①茍:茍且,不嚴肅。②私:偏私,不公道,這里是偷偷占便宜之意。③忿:憤怒,怨恨。④批:用手打。⑤治面:洗臉梳妝。⑥嚙:用齒咬。⑦曲:曲折周到。⑧戢(ji):收斂。陶潛《歸鳥》詩:“翼翼歸鳥,戢羽寒條。”⑨悛(quan):改,悔改。《韓非子·難四》:“過而不悛,亡之本也。”成語有“怙惡不悛”。⑩扃(jiong):門戶。鮑照《野鵝賦》:“瞰東西之繡戶,眺左右之金扃。”(11)閾(yu):門檻。(12)陽:表面上,假裝。成語有“陽奉陰違”。(13)躡:跟蹤,追隨。
上一篇:《姜詩妻龐氏》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姜詩妻龐氏》人物故事小傳
下一篇:《孟昶妻周氏》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孟昶妻周氏》人物故事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