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績》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王績》人物故事小傳
王績(公元585—644年)字無功,自號東皋子,唐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由隋入唐,官至太樂丞。后棄官歸隱。能文,善詩。所作多寫山水田園和隱逸生活,風格清新樸素。好飲酒,放曠不羈,時稱“斗酒學士”。有《王無功集》。
[正 史]
王績字無功,絳州龍門人。性簡放,不喜拜揖。兄通,隋末大儒也,聚徒河、汾間,仿古作《六經》,又為《中說》以擬《論語》。不為諸儒稱道,故書不顯,惟《中說》獨傳。通知績誕縱,不嬰①以家事,鄉族慶吊冠昏,不與②也。與李播、呂才善。
大業中,舉孝悌廉潔,授秘書省正字。不樂在朝,求為六合丞,以嗜酒不任事,時天下亦亂,因劾,遂解去。嘆曰;“網羅在天,吾且安之!”乃還鄉里。有田十六頃在河渚間。仲長子光者,亦隱者也,無妻子,結廬北渚,凡三十年,非其力不食。績愛其真,徙與相近。子光瘖,未嘗交語,與對酌酒歡甚。績有奴婢數人,種黍,春秋釀酒,養鳧雁,蒔藥草自供。以《周易》、《老子》、《莊子》置床頭,他書罕讀也。欲見兄弟,輒渡河還家。游北山東皋,著書自號“東皋子”。乘牛經酒肆,留或數日。
高祖武德初,以前官待詔門下省。故事,官給酒日三升,或問:“待詔何樂邪?”答曰:“良醖可戀耳!”侍中陳叔達聞之,日給一斗,時稱“斗酒學士”。貞觀初,以疾罷。復調有司,時太樂署史焦革家善釀,績求為丞,吏部以非流不許,績固請曰:“有深意。”竟除之。革死,妻送酒不絕,歲余,又死。績曰:“天不使我酣美酒邪?”棄官去。自是太樂丞為清職。追述革酒法為經,又采杜康、儀狄以來善酒者為譜。李淳風曰:“君,酒家南、董③也。”所居東南有磐石,立杜康祠祭之,尊為師,以革配。著《醉鄉記》以次劉伶《酒德頌》。其飲至五斗不亂,人有以酒邀者,無貴賤輒往,著《五斗先生傳》。刺史崔喜悅之,請相見,答曰:“奈何坐召嚴君平邪?”卒不詣。杜之松,故人也,為刺史,請績講禮,答曰:“吾不能揖讓邦君門,談糟粕,棄醇醪也。”之松歲時贈以酒脯。初,兄凝為隋著作郎,撰《隋書》未成死,績續余功,亦不能成。豫知終日,命薄葬,自志其墓。
績之仕,以醉失職,鄉人靳④之,托無心子以見趣曰:“無心子居越,越王不知其大人也,拘之仕,無喜色。越國法曰:‘穢行者不齒。’俄而無心子以穢行聞,王黜之,無慍色。退而適茫蕩之野,過動之邑而見機士⑤,機士撫髀曰:‘嘻?子賢者而以罪廢邪?’無心子不應。機士曰:‘愿見教。’曰:‘子聞蜚廉氏馬乎?一者朱鬣白毳,龍骼鳳臆,驟馳如舞,終日不釋轡而以熱死;一者重頭昂尾,駝頸貉膝,踶齒善蹶,棄諸野,終年而肥。夫鳳不憎山棲,龍不羞泥蟠,君子不茍潔以罹患,不避穢而養精也。’”其自處如此。
《新唐書·王績傳》卷一九六
〔注 釋〕
①嬰:牽累。②不與:不參與。③南、董:指南史、董狐。南史,春秋時齊國的史官。董狐,春秋時晉國的史官。④靳:通“聽”,嘲笑,奚落。⑤機士:代指那些有智巧心計而又善于鉆營的俗士。
上一篇:《王粲》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王粲》人物故事小傳
下一篇:《王羲之》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王羲之》人物故事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