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汝言
龍汝言,字子嘉,安慶府桐城縣(今屬安徽)人。他的父親叫龍驤,很有才學,但屢試不中。科場的挫折使他抑郁成疾,在龍汝言很小時就去世了。
龍家很窮,龍汝言讀書雖然用功,但天資較差,考中秀才成為廩生之后,就再也考不上舉人了。登龍門占鰲頭的好事,自己從來不敢想過。
為了生計,龍汝言經人介紹到京城一位都統家里當師爺。都統是八旗駐防軍的長官,從一品,滿語叫“固山額真”,是頗有權勢的將領。嘉慶十三年(1808)十月初六,是當朝天子愛新覺羅·颙琰的48歲壽辰,朝廷一二品大員都寫一些詩、詞、序、頌之類的文字,裝訂成精致的小冊子,獻給皇帝,叫做“小貢”。小貢的內容自然是討皇帝高興的。這位都統本是八旗軍事長官,行武出身,不能屬文。于是,就把撰寫小貢的任務交給了龍汝言。
嘉慶朝“文字獄”特別厲害。龍汝言無文才,生怕出差錯,就想出了個保險的辦法: 把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的御制詩找來,從中抄出100首,組成一篇小貢交差了事。
都統把這冊小貢呈上去后,嘉慶皇帝一看,大喜過望。因為別的官員進呈的小貢,都是一些大同小異的恭維話,令人昏昏欲睡。而嘉慶在都統呈上的小貢中,親切地讀到了父親和曾祖的詩句,內容又多是講述如何治理天下,成為賢君的道理。嘉慶皇帝耳目為之一新,特別高興,立即下詔叫這位都統上朝領賞。
這位都統是個老實人,上朝后就把龍汝言代筆作貢的實情奏明了圣上。嘉慶聽罷,更為高興,道: “南方士子往往不屑于讀先皇的詩句。這人熟讀如此,猶見他愛君心誠,今后也必然是個忠君之臣。”于是,當場下詔,賜給龍汝言舉人的資格,準許他和別的舉人一塊兒參加會試。從此,嘉慶皇帝就牢牢記住了龍汝言這個名字。
嘉慶十六年,龍汝言參加會試,卻名落孫山。當“讀卷大臣”把前10名的卷子送呈嘉慶皇帝圣裁時,嘉慶皇帝連忙去找龍汝言的卷子,翻了半天,卻連個影子也沒見到,心里很不高興。當會試的總裁官曹振鏞復命時,嘉慶皇帝很生氣地說:“此科會試卷子沒有一份上乘的!”曹振鏞不明原委,從宮中出來后,偷偷地問嘉慶皇帝的近侍,才知道是因為龍汝言落選的緣故。于是,朝中官吏無人不知龍汝言是皇上的寵兒。
嘉慶十九年,龍汝言又照例參加會試。這次的總裁和閱卷官們總算能“仰體上意”,他們設法讓龍汝言順利通過了會試和殿試,而且將他的卷子特意放在第一本第一名的位置,進呈天子御覽。嘉慶皇帝打開彌封一看,正是龍汝言,非常高興,當下就用朱筆點定了名次。傳臚那天,嘉慶看到龍汝言跪在丹墀殿下,就高興地對大臣們說: “我早就看出龍汝言是個人才,今天他果真中了狀元。怎么樣,我的眼力不錯吧?”左右皆紛紛祝賀本科點了一個真正的“天子門生”。
龍汝言中狀元后,入翰林院為修撰,掌修國史。不久,嘉慶皇帝便特令他入值南書房,侍奉嘉慶皇帝賦詩繪畫,成為皇帝的近侍。嘉慶二十一年,出為湖北鄉試正考官。二十四年,充會試同考官,深得天子信寵。為了表示“師生”之誼,嘉慶還特別賜給龍汝言一方端硯。后來,龍汝言的書齋和文集都以“賜硯”為名,以示不忘皇恩。
不久,國家修纂《清高宗實錄》,龍汝言又被任命為監修官。按制度,監修官主要負責審閱由纂修官擬定的史稿,有錯誤就改正,沒有問題就進呈御覽,算是官修史書的最后一道關口,所以必須特別細心。哪幾卷史稿送給哪位監修校閱,都要事先用黃簽寫上監修官的姓名,以示負責。
龍汝言自幼孤貧,主要依靠岳父家的支持才得以讀書和發達,加之他的妻子特別兇悍,動不動就和他反目,所以,龍汝言特別懼內。
有一天,龍汝言又和妻子吵架,被妻子趕出了家門,只好寄住在朋友家中。剛巧這時實錄館的館吏送《高宗實錄》稿給龍汝言校閱。龍汝言不在家,他的妻子也不明白是什么東西,就順手把史稿放在書桌上。過了幾天,館吏來取史稿,龍汝言的妻子又順手把史稿交給了館吏。館吏以為龍汝言已經校過,就照例呈上去了。其實,龍汝言根本連家也沒有回過。
不久,龍汝言忽然接到一道革職處分的圣旨,上面寫道:“龍汝言精神不周,辦事疏忽,著革職,永不敘用!”真是禍從天降。龍汝言一家不知道犯了什么王法。
原來,嘉慶皇帝審閱館吏進呈的史稿時,發現有一卷中乾隆皇帝的廟號“高宗純皇帝”的“純”字,一律寫成了“絕”字。“純皇帝”成了“絕皇帝”,這還了得! 一看校閱黃簽,卻是龍汝言,本想交部嚴加議處,但轉念一想,龍汝言既是自己親自選拔的狀元公,事情鬧得太大,對自己也不大光彩。于是,就將龍汝言革了職,算是便宜了他。
不久,嘉慶駕崩。按清朝的規矩,內廷舊員中有受先帝特殊恩遇者,無論現在是官是民,都準許入宮拜祭。龍汝言一到靈前,就放聲大哭,哭得特別傷心。
嘉慶皇帝死后,皇次子旻寧承嗣大位,年號“道光”。道光皇帝垂憐龍汝言能念舊恩,不失忠心,特賞他內閣中書。內閣中書為從七品官,在內閣中負責撰擬、記載、繕寫等文字事務。道光十八年(1838),龍汝言擔任會試同考官。但昔日的恩寵一去不復返了,龍汝言終于在潦倒中死去。
上一篇:龍啟瑞
下一篇:周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