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睿》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僧睿》人物故事小傳
僧睿,魏郡長樂(今河南安陽)人。18歲出家。曾參與鳩摩羅什譯經,為其重要弟子。曾為《大智度論》、《十二門論》、《中論》、《大、小品般若經》、《法華經》、《維摩詰經》等作序,并撰有《二秦眾經錄》等。
[正 史]
興如逍遙園,引諸沙門于澄玄堂聽鳩摩羅什演說佛經。羅什通辯夏言①,尋覽舊經,多有乖謬②,不與胡本③相應。興與羅什及沙門僧略、僧遷、道樹、僧睿、道坦、僧肇、曇順等八百余人,更出大品④,羅什持胡本,興執舊經,以相考校,其新文異舊者皆會于理義。
《晉書·姚興載記上》卷一一七
[注 釋]
①夏言:泛指中國話。②乖謬:荒謬,不合理。③胡本:東晉道安論經論翻譯的得失時,指原文的梵語為胡言、胡經。又《出三藏經集》則指漢譯經論的原文謂胡本。④大品:指《大品般若經》,乃鳩摩羅什于后秦弘始四年至十四年(公元402—412年)所譯。系大乘佛教初期說般若空觀之經典。
[相關史料]
釋僧睿,魏郡長樂人也。少樂出家,至年十八,始獲從志,依投僧賢法師為弟子。謙虛內敏,學與時競。至年二十二,博通經論,嘗聽僧朗法師講《放光經》,屢有機難①。朗與賢有濠上之契,謂賢曰:“睿比格難,吾累思不能通,可謂賢賢弟子也。”至年二十四,游歷名邦,處處講說,知音之士,負帙成群。常嘆曰:“經法雖少,足識因果;禪法未傳,厝心無地②。”什后至關,因請出《禪法要》三卷,始為鳩摩羅陀所制,末是馬鳴所說,中間是外國諸僧共造,亦稱《菩薩禪》。睿既獲之,日夜修習,遂請煉五門③善入六凈④。……美聲遐布,遠近歸德。什所翻經,睿并參正。昔竺法護出《正法華經受決品》云:“天見人,人見天。”什譯經至此,乃言:“此語與西域義同,但在言過質。”睿曰:“將非人天交接,兩得相見。”什喜曰:“實然。”其領悟標出,皆此類也。后出《成實論》,令睿講之。什謂睿曰:“此凈論中有七變處,文破毗曇,而在言小隱,若能不問而解,可謂英才。”至睿啟發幽微,果不諮⑤什,而契然懸會。什嘆曰:“吾傳譯經論,得與子相值⑥,真無所恨矣。”著《大智論》、《十二門論》、《中論》⑦等諸序,并著《大、小品法華》、《維摩》、《思益》、《自在王》、《禪經》等序,皆傳于世。
南朝梁·釋慧皎《高僧傳·釋僧睿傳》
〔注 釋〕
①機難:質疑,問難。②厝心無地:即無法安心之意。厝(cuo):安放、放置。③五門:即“五功德門”,出于天親之《凈土論》。謂往生極樂凈土所得之五種果相。又作功德五念門、五果門,即近門、大會眾門、宅門、屋門、園林游戲地門。④六凈:即六根清凈,又作六根凈。即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清凈無雜,亦即指我人身心充滿種種功德而清凈之意。⑤諮(zi):同“咨”,問詢,商量。⑥值:遇上,碰到。⑦《大智論》:即《大智度論》,又稱《大論》、《智論》等。凡百卷,為印度龍樹菩薩著,后秦鳩摩羅什譯。《十二門論》:全一卷,亦龍樹著,鳩譯。《中論》:凡四卷,龍樹造,青目釋,鳩摩羅什譯。即根本中頌。又作《中觀論》、《正觀論》。為古來三論之一。
上一篇:《何景明》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何景明》人物故事小傳
下一篇:《元裕宗皇后伯藍也怯赤》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元裕宗皇后伯藍也怯赤》人物故事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