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吳越曲·蘇州之旅·惠山·來試人間第二泉
站在竹爐山房前的平臺上,眼前是一幅清雅的園林山水畫卷:曲澗繚繞,澄潭見底,綠樹掩映,翠蔓披拂;玲瓏剔透的湖石,錯落有致;飛檐翹角的亭堂,依山起伏。這座以泉石之勝自成一格的古典園林,地處惠山第一塢白石塢下,它的核心,就是天下第二泉——惠山泉。
二泉鑿于唐代,是唐大歷年間無錫縣令考古按圖修葺而成的,原名慧山泉。唐代常州刺使獨(dú)孤及在《慧山泉》中記載了該泉開鑿的始末。唐代“茶仙”陸羽對天下水逐一品定,確定江州廬山康王谷洞濂水第一,無錫慧山石泉水第二,所以惠山泉又稱“陸子泉”。張文新的《煎茶水記》又記載了刑部侍郎劉伯芻的說法:以揚(yáng)子江中泠水為第一,無錫慧山石水為第二。第一很有爭議,第二卻是共識,惠山泉便成了舉世公認(rèn)的“二泉”。但是到了明朝,名士王世貞不甘此泉居第二,意欲重定泉等:“一勺清泠下九泉,分明仙掌露珠圓。空勞陸羽輕題品,天下誰為第一泉?”
慧泉的品第姑且不論,它的成名卻可上溯更早。唐李紳在惠山有讀書處,他赴京時作《別泉臺》,詩前小序說:“惠山書堂前,松竹之下,有泉甘爽,乃人間靈液。清鑒肌骨,漱開神慮,茶得此水,皆盡芳味也。”序后賦詩:
《來試人間第二泉》古詩句出處:晴沙見底空無色,青石潛流暗有聲;微動竹風(fēng)含淅瀝,細(xì)浮松月透清盈。桂凝秋露添靈液,茗折春芽泛玉英;應(yīng)是梵居連洞府,浴石今化醴泉清。李紳官至尚書左仆射,與元稹、李德裕并稱“禁中三俊”。三人都愛飲二泉水,李德裕尤嗜,他竟利用權(quán)勢,命令地方官通過驛站遞送到京師長安。后來有個和尚告訴李德裕長安昊天觀的泉水與慧泉相通,味質(zhì)一樣。李德裕取水試飲,果然相同,遞水才罷。唐詩人皮日休曾作詩諷刺李德裕:“丞相常思煮茗時,郡侯催發(fā)只嫌遲。吳關(guān)去國三千里,莫笑楊妃愛荔枝。”到了宋朝,二泉水的聲譽(yù)更高。蘇東坡向人推薦“雪芽為我求陽羨,乳水君應(yīng)餉惠泉”。據(jù)宋張邦基《墨莊漫錄》所載:“無錫慧山泉水,久留不敗,政和甲午歲,趙霆始貢水于上方,日進(jìn)百樽”,二泉水成了皇家貢品,宋高宗兵敗南渡,也不忘飲用二泉水。
明朝,二泉更成了詩人墨客、達(dá)官貴人品茗題詠之處,明畫家王紱寓居聽松庵,有詩云:“寒齋夜不眠,淪茗坐爐邊,伏火煨山栗,敲冰汲澗泉。瓦鐺翻白雪,竹牖出青煙;一啜風(fēng)生腋,俄警骨已仙。”足見其傾倒之情。清圣祖玄燁和清高宗弘歷南巡來錫,每次對二泉水必加品嘗和題詠。由于二泉受到清帝的賞識,地方官著意對其進(jìn)行建設(shè),成為精雅的庭園。泉由上池、中池、下池構(gòu)成完整水系,以泉亭為中心,建有景徽堂、漪瀾堂。上池八角形,開鑿最早,水質(zhì)最好,“注瓶云母滑,漱齒茯苓香”,除煮茗外,還可用來釀制著名的“二泉酒”。當(dāng)年蘇東坡作詩說“獨(dú)攜天上小團(tuán)月,來試人間第二泉”,“二泉映月”又成為惠山佳景。一泓清池,一輪圓月,引發(fā)人們無限情思,如泣如訴的《二泉映月》樂曲,更使人心中充滿不絕的懷念。
上一篇:煌煌荊楚吟·黃山之旅·黃山·朱元璋黃山歷險
下一篇:厚厚三晉土·晉北之旅·恒山·果老仙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