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锜
南宋軍事謀略人物,字信叔,德順郡(今甘肅靜寧)人。是北宋末年瀘州(今四川瀘州)節度使劉仲武第九子,善騎射,曾在其父軍中受過戰爭鍛煉。南宋高宗即位,派他去岷州(今甘肅淺縣),為隴右都護。多次與西夏兵作戰,勇猛無比,西夏人十分懼怕他。深得陜西宣撫使張浚賞識。紹興六年(1136)宋高宗將解潛與王彥兩人撤職,兩軍悉歸劉指揮。紹興十年(1140),劉赴任東京途中恰逢金軍南侵,遂抵達順昌,同金對峙。面對十分嚴峻的形勢,他表現出突出的軍事才能和統御能力。他采取了許多嚴厲措施。(一)下令“誰再敢言撤,立即斬首”;(二)將軍隊北上乘坐的船只全部鑿沉,以絕南逃之念;(三)將自己的家屬安置在一座佛寺中,門口堆滿柴薪,一旦失利,即點燃燒死他們,表明了他死戰到底的決心。同時,他對順昌的守備做了認真部署。一是命令諸將分守諸門,實行明確的責任制;二是多方派人打探金兵的動向;三是想盡辦法建設城防設施;四是對城外實行堅壁清野。在具體戰斗中使用的策略有:(一)多次趁夜間偷襲敵軍;(二)使用欲擒故縱之計,使其不但輕敵,而且蠻干;(三)下請戰書激怒兀術,使其不但輕敵,而且蠻干;(四)在護城河和城外的草叢里施放毒藥;(五)專門研究了對付金兵精銳“鐵浮圖”和“拐子馬”的辦法,等等。經過精心籌劃,宋軍取得順昌大捷。劉從此由一名普通將官變成一位威震敵膽的抗金名將。
上一篇:劉琦以毒勝兀術
下一篇:創新精神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