詭道邏輯
又稱不守常邏輯。中國古代軍事對抗活動中所遵循的一種重要的思維方法。即在戰爭指揮中,不拘泥于成規、不恪守一格,去留不定,見機而作,以正守國,以奇用兵,先計后戰,兼形勢,包陰陽,用技巧,靈活變通,以奇制勝。這一軍事思維邏輯的思想淵源是《易經》和《道德經》。最早專門論述這一思維邏輯的是孫武。孫子兵法第一篇就指出:“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接著孫武又說:“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于無算乎?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縱觀孫子兵法乃至著名的武經七書,通篇都貫穿著以權謀取勝的思維邏輯方法。中國軍事史上,遵循詭道邏輯,出奇制勝的光輝戰例是不勝數的。正是這一邏輯思維方法筑成了兵權謀思想,顯示出中國古代軍事謀略思想的重要特色。
上一篇:裴子云判牛案
下一篇:謀略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