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文公退讓三舍
春秋時期政治謀略個案。春秋時,晉獻公聽信寵妃驪姬讒言,陷害重耳和夷吾,兩人先后出逃。12年后晉獻公死去,逃到梁國的夷吾回國繼位為國君,即晉惠公。晉惠公恐重耳回來奪他的君位,派人去狄國謀刺,重耳又從狄國出逃。先后經過衛、齊、曹、宋、鄭等國,最后到了楚國。楚成王設宴款待重耳,問道:“公子如能回到晉國,將怎樣報答我呢?”重耳答道:“倘使托您的福,我回到了晉國,將來萬一晉、楚之間發生戰爭,雙方軍隊相遇于中原,我一定指揮我的軍隊,避君三舍,以報答您今天的盛情;那時,如果您還不肯諒解,那么,我只好拿起弓箭,以與君周旋。”避君三舍,是說退讓你90里(30里一宿,謂之一舍)。后來,重耳從楚國到了秦國。秦穆公要扶植一個親秦的晉國國君,對重耳非常優待,把五個女兒都嫁給他,并且派軍隊護送他回國。那時晉國的國君是重耳的侄兒晉懷公。重耳在秦國的支持下,奪取了晉國的政權,并且派人把晉懷公刺死,自任為國君。四年后,晉、楚兩軍發生戰爭于城濮,晉文公(重耳)果然遵守諾言,主動后撤了九十里。這在表面上是晉文公言而有信,報答了楚成王的恩德,而實際上,這樣做避開了楚軍鋒芒,驕縱了楚軍;激勵了晉軍士氣,贏得了諸侯同情;選擇了有利于己而不利于敵的戰場,是一種政治上爭取主動,贏得民心和同情,軍事上誘敵深入,后發制人的謀略,創造了一個以劣勝優的戰例。
上一篇:日本風險企業經營管理藝術
下一篇:暫停慮謀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