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臏圍魏救趙
戰國時期軍事謀略個案。公元前354年,趙國為同魏國抗衡,進攻衛國。衛國是依附于魏國的,魏國為了保護屬國,派將軍龐涓率兵八萬進攻趙都邯鄲。趙國向齊國求救,齊國答應救趙。命田忌為主將,孫臏為軍師,率軍八萬救趙。孫臏向田忌提出“圍魏救趙”、“批亢搗虛”的作戰方針。主張趁魏國空虛之際,直搗魏國都城大梁,迫使攻趙的魏軍“釋趙而自救”,待魏軍回兵時,中途予以截擊,必能取勝。為了實現圍魏救趙的作戰方針,齊軍用假象迷惑敵人。首先進攻魏國的重鎮平陵。平陵人多兵強,不易攻取。這時,孫臏為了激怒龐涓,請田忌派輕兵銳卒直驅大梁城郊,以調動龐涓回援,而將主力集結于待機地域,準備截擊魏軍,龐涓在國都危急的情況下,決定親率魏軍兼程回救大梁。田忌、孫臏得知后,不失時機地轉移兵力,先期在預定地域桂陵部署兵力,準備殲敵。魏軍行經桂陵附近時,遭齊軍截擊。齊軍以逸待勞,大敗魏軍。
孫臏采用“批亢搗虛”“疾走大梁”、攻其必救的方針,迫使魏軍處于被動挨打的地位。齊軍先打難攻的平陵,起到“吾將示之疑”的作用,隱蔽了隨后進軍大梁的企圖,迷惑了龐涓。大梁是魏的國都,無疑是必救的要害。魏軍圍攻邯鄲,精兵銳卒外調,大梁空虛,是可乘之隙。齊軍疾走大梁必然調動魏軍回救,使其士卒疲勞,齊軍虛張聲勢卻把作戰地域選在桂陵,截擊魏軍于歸途,這就使魏軍出乎意料,倉皇應戰。齊軍以逸待勞,調動敵人于運動中,突然予以攻擊,故能一舉戰勝魏軍。
上一篇:孫臏出逃
下一篇:孟明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