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滅六國
戰國末期軍事謀略個案。經過數百年的兼并戰爭,到戰國末期,秦國逐步強盛,領土已發展到“方數千里”。秦王政即位后,國力更加富強,已是“戰車萬乘,奮擊百萬,沃野千里,蓄積饒多”的大國,這時,齊、楚、燕、韓、趙、魏六國雖多次活動“合縱”抗秦,但由于相互矛盾重重,結果被秦“遠交近攻”和“連衡”謀略所分化瓦解而先后失敗。秦王政14年,韓非向秦王政提出進行統一戰爭的戰略步驟,秦王政采納了謀臣的建議。秦王政11年,燕、趙發生戰爭。秦以救燕為名,分兵兩路攻趙。從此揭開了統一六國戰爭的序幕。秦王政15年,秦、趙雙方處于僵局。不能一時滅趙,秦便掉轉矛頭攻韓,第二年,韓滅亡。秦滅韓后,乘趙國內部不穩之機攻趙,秦軍屢戰不勝,相持一年之久。此間,秦國運用離間計使趙王改換將領,大敗趙軍,趙滅亡。秦在滅趙時,兵臨燕境。燕太子丹看到趙不能支秦,派荊軻偽裝獻圖,刺殺秦王,打算以此挽救危局,結果陰謀敗露。秦王政便以此為借口攻燕,擊敗太子丹軍,乘勝重創燕國。秦王政23年,秦攻魏、魏亡。次年,秦大敗楚軍,俘虜了楚王,楚亡。秦滅楚后,齊國正面臨滅亡危機。齊王建將軍隊集結在本國西部,準備進行抵抗。秦軍避開齊國西面,把主攻方向選在其防御薄弱的北面,直插齊都臨淄。秦國又允以封地,引誘齊王建,齊王建投降,齊國滅亡。
秦所以達到“并吞戰國,海內為一”的目的,除具備有利的客觀條件外,在主觀上又實行了一系列正確的方針和政策。“遠交近攻”的謀略,拆散了六國的合縱。在戰略運用上,靈活地使用了先弱后強、由近及遠、中央突破、再翦兩翼的戰略方針,從而次第擊滅六國。在作戰指導上,秦能夠根據各國所處的戰略地位和力量強弱,分清先后,各個擊破。在兵力使用上,也能主次有序,始終放在對趙、楚的戰場上。對其他幾個諸侯國,都是使用少數兵力,完成了作戰任務。
上一篇:社交秘招
下一篇: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德國海軍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