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晉戰強秦
南北朝時期以弱勝強的著名謀略個案。前秦統一北方后,繼續向南擴張,因而與東晉發生矛盾,爆發淝水之戰。公元384年8月,符堅不顧多數人反對,從長安出發,統帥步兵60萬,騎兵27萬,羽林軍3萬分三路南下。中路主力由符堅親率,9月抵項城。這時前鋒符融、慕容 、張蠔、符方等部30萬人已列潁口。后續的涼州兵才進至咸陽,前后千里。東路幽、冀兵才達彭城,兩路蜀漢兵也才開始順流東下。10月18日,符融率部攻陷壽陽后,一面進攻硤石,一面控制洛澗,并在洛口設木柵橫截淮河,使退守硤石的晉軍陷于孤立,但秦30萬大軍也被滯留于壽陽附近的淝水一帶。符堅看到洛澗晉軍采取守勢,被圍在硤石的胡彬部軍糧已盡,企圖在此殲滅晉軍主力。派朱序到晉營政治勸降,結果朱序反獻計于晉。于是晉軍信心大增,轉守為攻,決定乘秦軍兩翼行動遲緩,主力前后分離,前鋒突出的態勢,擊破秦軍前鋒。11月,派部將劉牢之率精兵五千攻秦軍梁成部,直取洛澗,大敗梁軍,殲秦軍一萬五千余人,戰勝了十倍于己的秦軍。洛澗的勝利,打破了秦軍對淮河的封鎖,晉軍沿淮河水陸并進,直逼淝水,兩軍遂隔河對峙。晉軍無法渡河,謝玄利用符堅驕傲和速戰心理,以渡水與其決戰為由,讓秦軍后撤。符堅不知是計,果然后撤。不料秦軍一退,陣勢失去控制。朱序趁機在陣后大喊,“秦軍敗矣!”秦兵信以為真,竟相奔逃。晉軍八千精兵渡過淝水追擊,秦前鋒符融企圖阻止,乘馬摔倒后被晉追兵所殺。秦軍失去指揮,陣勢徹底崩潰,前鋒軍大敗。符堅亦中箭負傷,向淮北逃奔,秦軍死傷逃散者占十之七八,晉軍收復了壽陽。與此同時,江漢方面晉將桓石民和隨郡太守夏侯澄于漳口打敗了慕容垂和姜成。姜成戰死,慕容垂率三萬人敗回。前秦進攻至此徹底失敗。
秦晉淝水之戰,較弱的東晉以八萬多兵力,粉碎了號稱百萬秦軍的進攻,主要在于晉面對強軍,謝安等人能沉著應戰,指揮得當。把防御重點放在淮河中段,是符合其實力情況的。在作戰指導上,能抓住戰機。洛澗戰斗,乘秦軍兵力分散之機,轉守為攻,鼓舞了士氣。淝水決戰,又能適時反攻,突破一點,逐次擊敗秦軍,因而取得戰爭的勝利。
上一篇:張角之敗
下一篇:彼得大帝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