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高原雪·銀川之旅·沙坡頭·死亡與生命的交響
沙坡頭位于寧夏中衛縣,這里是騰格里沙漠的東南邊緣,南面緊靠九曲十八彎的黃河,形成集茫茫大漠與滔滔大河、荒涼與綠色于一身的自然景觀。包蘭鐵路即由此通過。在沙坡頭還能看到唐代詩人王維在《使至塞上》里描寫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壯麗景觀。如果幸運的話,騎上駱駝在騰格里沙漠遨游,還會碰上那可望而不可及的神秘的“海市蜃樓”。
沙漠綠洲兩分明
沙坡頭遍地黃沙,寸草不生,而與它隔河相望的香嚴山卻滿眼生機。相傳騰格里是條沙龍,香嚴山是條草龍,兩條龍常為爭奪地盤而廝殺。每當二龍相斗,總要刮九天九夜黃沙,鬧得不得安寧。玉帝派河伯降界,將二龍隔開,這就是穿越騰格里與香嚴山的黃河。可沙龍不服氣,有一天張開火舌向對岸的草龍噴去,碰巧玉帝正從上面經過,一怒之下,把長袍袖甩了一下,碰掉了沙龍的火舌,使它的嘴再也合不攏,成為靠近黃河那座高達100多米、長約2000多米簸箕口狀的沙壩。
沙坡鳴鐘與淚泉
叫沙龍嘴的沙壩被人們稱作“會唱歌的沙漠”。從沙壩上往下滑,身下的沙子會發出有節奏的“嗡嗡嗡”、“嘭嘭嘭”的聲音,聲音渾厚,如同古剎里的鐘聲。這就是沙坡鳴鐘。滑到坡下,你就會驚奇地發現一股一股清澈的泉水,當地人稱為“淚泉”。
沙坡頭神秘的“鐘聲”是從哪兒傳來的呢?
傳說沙坡頭曾是一座叫桂王城的繁華古城所在地。城的南門上有一個大鐘樓,鐘樓上懸掛著一口神鐘。桂王城最后一代王爺姓吳。有一年他的兒子吳琪率軍北征,不幸兵敗被俘。番王見他武藝超群,動了惜才之念。但要他對天發誓永留北疆,才可免他一死。吳琪便發誓說:“如果我吳琪逃跑,就被黃沙壓死。”等到番王放松了看管,吳琪在一日晚乘黑逃走。剛跑出幾里路,風卷黃沙就呼呼攆來。幸虧吳琪騎的是一匹白兔追風馬,比風還快,一會兒就把黃沙拋在了后面。吳琪回到桂王城,打算向父親告別后逃往別處,以免連累父王和百姓。可他父親不相信,擺宴慶賀父子團聚。等到他們酒后入夢鄉,掛在南門城樓上的神鐘突然響了起來。可是已經晚了,人們還沒弄清是怎么回事,黃沙就吞沒了整個城市。神鐘被埋在沙坡底下,只要上面一有人滑動,就會自鳴起來,發出“嗡嗡嗡”、“嘭嘭嘭”的聲音。被埋在沙丘下的人們,想逃逃不出來,只能在沙坡下哭泣。人們的眼淚滲出來,匯成一股股細泉。亦有說那淚泉是沙龍的眼淚。沙龍當年被玉皇大帝懲罰后,嘴永遠合不攏了,它越想越后悔,越想越傷心,常年四季一想起來就淚流不斷。
神鐘當然是不存在的。那聽起來像鐘聲的聲音,其實是當人往下滑時,帶動流沙一起滑動,沙面被曬熱的干沙與深層發潮的濕沙摩擦,產生靜電效應所發出的聲音。
綠色長城
騰格里沙漠是“天上不飛一只鳥,地上不長一根草”的死亡地帶,但在沙坡頭包蘭鐵路通過地段的鐵路沿線兩旁卻奇跡般地有兩道“綠色長城”,遠看猶如沙漠中的“海市蜃樓”。
為了保護鐵路暢通無阻,防治鐵路沙害,從五十年代開始,沙漠工作者經過多年探索,反復實踐,終于找到了一條治沙之路:先用圍欄圍成墻,擋住沙漠移動,這種沙欄叫做高立式沙欄,曲折蜿蜒,遠望酷似萬里長城,因此也叫沙欄長城。再在被沙欄圍住的沙地上,把麥草按方格戳進沙子里,將沙子一小方塊、一小方塊固定住,治沙工作者稱之為草格長城。在麥草方格里種上檸條、花棒、油蒿等耐旱抗風沙的植物,待麥草腐爛,植物也就長起來了。這些小植物長大連成片后,再種上適宜于沙漠生長的樹木,灌上從黃河里提上來的水,樹木成活長大,便形成阻擋風沙、保護鐵路安全的綠色長城。綠色吸引來各種鳥類和爬行動物,現在綠色長城中的鳥類和爬行動物已達上百種,昔日的“死亡”地帶變成了充滿生機的綠洲。
上一篇:朗朗齊魯月·濟南之旅·李清照紀念堂·梧桐細雨詞壇豪杰
下一篇:厚厚三晉土·晉北之旅·大同·民族交融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