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VT慮謀訓練
謀略主體自我修煉的一種重要方法。指通過改造平凡和怪誕的方案,使之優化,達到成功的有效慮謀方法。由日本學者高橋浩提出。O代表原始的意思,V代表有用的意思,T是高橋浩的第一個字母。謀略主體進行這種訓練的程序是:一是首先從集體智力開發法所求得的方案中挑選出二、三個最奇特、最富于飛躍性的方案,稱之為“O啟發”,把其內容寫在紙上。如研究課題是“開發一個向電視演員通報其演出時間已到的通報方法。“O啟發:使他受到急性酒精中毒倒下;在他旁邊放個臭屁。二是把上述O啟發認真分析,考慮提方案者希望解決課題時產生何效果,并把這“期待效果”寫在“O啟發”后邊。仍以上述課題為例:
O啟發 | 期待效果 |
①酒精中毒 | 迅速給演員身體異樣感覺。 |
②臭味 | 利用臭味刺激演員。 |
三是接著再認真思考,看是否有辦法把上面的“期待效果”和它原來的主意脫離關系,變為安全可用的東西,可仍采取集體智力開發法去進行,但要現實些。把找出來的辦法定名為“實行啟發”。如果找不出來辦法,就改用NM—T法,以“迅速給身體以異樣感覺”作關鍵字,在我們周圍的各種現成材料中去尋找類比媒體。這樣可出現以下情況:
O啟發期待效果
實行啟發
①酒精中毒——迅速的異樣感覺——給他帶上偏光眼鏡(或接觸鏡),把光線照到上面使之感到發黑,這樣通知他。
②臭味——刺激嗅覺——把水筆型的香水瓶放在他口袋里,用無線電遙控打開瓶蓋,使之聞到香氣。
四是經上述操作,取得了看來可行的“實行啟發”,接著就進行到最后階段,研究這個“實行啟發”要怎樣才能真正地實用化,需要作怎樣的具體裝置,這種裝置在現有技術水平上能否制造出來,等等。周密思考后,再做出真正的創造發明方案,即有用的“U方案”。
在上述第二步到第三步的過渡行程中,若看到“期待效果”時發生了這樣的想法:“給以這樣一種效果也能達到目的的話,那就還有某個效果也可以利用”。若想到了這樣的東西,也可做為一種啟發記下來,我們稱為“聯想效果”。如“如果刺激嗅覺也行,在他皮膚上搔癢行不行?”這樣想下去,并進一步和“實行啟發”結合起來,最后想出這樣一個方案——在他坐的椅子上做個這樣的裝置,每到一定時間就顫動起來,使其臀部感到搔癢,達到預期目的。

上一篇:第一頁
下一篇:丁日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