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十七
宗弼列傳
宗弼(?~1148),女真名斡啜,又做兀術或斡出,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第四子。金熙宗時,宗弼受封為沈王,拜都元帥,領行臺尚書省。宗弼一生南征北戰,伐遼侵宋都有戰功,身具名將和名相兩種才華。金世宗品評金代名臣時曾說:“宗翰之后,惟宗弼一人。”
首戰立功
宗弼,女真名斡啜,又做兀術、斡出或晃斡出,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第四子。遼國天慶四年(1114),金太祖起兵反遼時,宗弼還沒有成年,所以沒能參加第一次伐遼之役,倒是他的兄長宗峻、宗幹、宗輔、宗望先后跟隨金太祖、完顏杲等女真老一代將領四處征戰。天輔五年(1121)十二月,遼金和談破裂,金太祖下令第二次伐遼,宗弼跟隨五叔父、國論忽魯勃極烈完顏杲出征,這也是他首次參戰。
天輔六年(1122),完顏杲率軍攻克了遼國中京(今內蒙古寧城西南),完顏希尹俘獲了天祚帝的護衛習泥烈,審問得知天祚帝正在鴛鴦濼狩獵。于是完顏杲和宗翰兵分兩路進擊鴛鴦濼,宗望和宗弼就跟隨在完顏杲軍中。大軍剛剛走出青嶺,就和遼將越盧、勃古、野里斯率領的三百余遼軍騎兵遭遇。宗望帶著宗翰、馬和尚等百余名騎兵追擊遼軍。激戰中,宗弼的箭矢全部射光,他就搶過遼軍士兵的長槍,獨力殺死遼軍八人,生擒五人,過人的勇武讓他在金軍中初步確立了自己的威望。通過審訊俘虜,宗望、宗弼得知天祚帝還流連于鴛鴦濼,尚未離去,為大軍獲取了至關重要的情報。
攻宋先鋒
天會三年(1125)十月,金太宗下詔兩路侵宋,其中西路軍由宗翰率領,從西京直攻太原;東路軍由宗望統帥,由平州(今河北盧龍)進攻燕京,宗弼在東路軍中擔任行軍萬戶。東路軍從平州出發后,在白河大敗郭藥師的常勝軍,郭藥師投降金軍,宗望兵不血刃地攻克了燕京。此后,金軍一路南下,連克中山、真定、信德。天會四年正月,宗望派宗弼奪取湯陰縣。宗弼率軍猛攻,迫使宋軍三千人投降。到達黃河時,宋軍已經焚燒橋梁,金軍無法從橋上渡河,宗弼、合魯索率七十名騎兵涉水過河,殺散了燒橋的宋軍五百人。
渡過黃河后,宗望派使者吳孝民進入汴梁,企圖誘降宋朝君臣,宗弼則率領三千騎兵為先鋒,逼近汴梁。聽說金軍大舉來攻,宋徽宗棄城而逃,宗弼挑選了一百名精騎追趕他,沒能追上,只繳獲了三千匹戰馬。眼見金軍勢大,懦弱無能的宋欽宗請求議和,兩國約為伯侄之國,以康王趙構、太宰張邦昌為人質,增加歲幣,并割讓太原、中山、河間三鎮予金,宗望這才率軍返回燕京。同年八月,金太宗第二次下詔侵宋,宗弼再次跟隨已經升任右副元帥的宗望南下。不久,宗翰的東路軍也趕到汴梁,兩路金軍合攻開封。十月二十五日,汴梁城破,十二月初二,宋欽宗獻表投降。第二年四月,宗望、宗翰押著宋徽宗、宋欽宗以及宋朝皇室宗族四百七十余人,以及從城中搜刮的大批財物北上,北宋滅亡。
經略河北
天會五年(1127)六月,右副元帥、領燕京樞密院事的宗望去世,宗望異母弟、金太祖第三子宗輔繼任為右副元帥。十二月,宗輔率軍征討淄州、青州一帶的抗金武裝,宗弼跟隨宗輔出戰。在青州之戰中,宗弼擊敗了宋將鄭宗孟的數萬兵馬,攻克了青州城。接著,宗弼率軍進攻臨朐,先是擊敗了趙成領導的抗金武裝,接著又打敗了宋將黃瓊的軍隊,占領了臨朐城。第二年年初,宗輔率軍隊返回河北,在黃河邊遇到了宋軍三萬人的襲擊,宗弼再次擊敗了宋軍,殺傷一萬余人。北宋滅亡后,宋康王趙構在南京(今河南商丘)稱帝,是為宋高宗,史稱“南宋”。天會六年(1128)七月,金太宗下令金軍南下追擊宋高宗,宗弼率領本部人馬跟隨宗輔南下。宗輔大軍從河北出發,宗弼為其部先鋒,兵鋒直指開德、濮州、大名等河北州縣。宗弼的前鋒烏林答泰欲打敗了王善率領的二十萬抗金義軍,攻陷了濮州,迫降了周圍的五個縣。接著金軍攻打開德府,宗弼所部率先登上城墻,擊潰了開德守軍。在攻打大名府時,又是宗弼所部搶先登城,河北各地被金軍徹底占領。為了獎賞宗弼的戰功,宗輔稟告金太宗,將其提升為元帥右監軍。
追索高宗
金軍安定河北后,宗翰、宗輔分派撻懶、宗弼、拔離速、馬五率軍分路南下。宋高宗聽說金軍大兵壓境,立刻從揚州逃奔江南。宗弼率軍進攻歸德府,宋軍從西門和北門出城野戰,被宗弼擊潰。宗弼斷絕了歸德與外界的交通,將石炮架在壕溝邊,準備發動進攻,城內的宋軍只得投降。接著,宗弼派遣阿里、蒲盧渾攻打壽州,宗弼率大軍跟隨其后。金軍前鋒剛剛到達壽州城外,南宋安撫使馬世元就率領城中官員出城投降。宗弼所部的行動更加驕橫,所過州縣如廬州、巢縣都不戰而降。一直到長江北岸的重鎮和州(今安徽和縣),金軍才遇到了宋將酈瓊的萬余兵馬的阻擊,但宋軍仍然一戰擊潰,將和州拱手相讓。
當年十一月,宗弼率軍南渡長江。到達江寧以西二十里的時候,宋將杜充率領步騎六萬前來決戰,宗弼部將鶻盧補、當海、迪虎率軍出擊,大敗杜充所部,南宋官員陳邦光率領官員獻江寧府而降。宗翰留下長安奴、斡里也守衛江寧府,派遣阿魯補攻下了太平州、濠州、句容、溧陽等地。然后宗弼率軍沿長江西進,多次擊敗宋將張永等人的軍隊,宋將杜充也投降了金軍。
宗弼得報宋高宗駐蹕杭州,就從江寧取道廣德軍路,連續攻克越州、湖州。為了防止宋高宗聞訊逃走,宗弼派部將阿里、蒲盧渾趕赴臨安(今浙江杭州),在錢塘江上準備船只。宗弼到達臨安后,臨安的守將、官吏和世家大族都已經逃跑。宋高宗聽說臨安失守,就從越州逃往明州(今浙江寧波)。宗弼自己駐守臨安,派遣阿里、蒲盧渾率領四千精騎追擊宋高宗,又派訛魯補、術列速攻取越州。阿里、蒲盧渾一路擊潰宋軍數千人,順利渡過曹娥江,在距離明州二十五里的地方大敗宋軍,進逼明州城下。明州城中的宋軍出戰失利,宋高宗又從明州登船逃入海上。宗弼率大軍到達后,攻克了明州。阿里、蒲盧渾繼續追擊,在昌國縣(今浙江舟山)抓獲了南宋明州守官趙伯諤。按照趙伯諤的交代,宋高宗已經逃往溫州,還要從海路逃往福州。宗弼派部署坐船出海,在海上追擊了三百多里,也沒能追上,只能返回臨安。天會八年(1130),宗弼宣布暫停長達兩年之久的追捕行動,率領金軍帶著從江南掠奪來的大批財物北返中原,金軍一路燒殺劫掠,給江南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激戰黃天蕩
金軍北返途中,宗弼率軍奪取了秀州,他的部將赤盞暉在平州擊敗了宋軍,奪取了平江,金將阿里率軍先行趕赴鎮江。南宋江、浙制置使韓世忠派遣水軍扼守長江口,以高大的戰船阻止金軍通過。宗弼所部雖然人多勢眾,驍勇善戰,但是缺少大型戰船,他統領的女真、契丹軍隊又不善水戰,剛一交鋒就被淹死兩百余人。無奈之下,宗弼只好從鎮江逆江西進,而韓世忠所部宋軍則沿著北岸跟隨前進。兩軍邊作戰邊行軍,宋軍的大型戰船比金軍多出幾倍,航行時綿延數里,宋軍戰船上打更的聲音甚至都傳到了金軍的耳中。韓世忠不斷派出輕便的戰船騷擾金軍,雙方一天要交戰十幾次。雙方將要航行到黃天蕩的時候,宗弼派人沿著老鸛河的舊河道挖掘了三十里長的河渠,一直連通到秦淮河,這才逃回了建康(今江蘇南京)。這時金將撻懶派遣移剌古從天長縣救援宗弼,連續打敗了宋軍。
就在宗弼準備從建康出發,北渡長江撤回北方之時,韓世忠也率軍趕到,他以戰船封鎖江面,再一次斷絕了金軍的退路。無奈之下,宗弼張榜求策,一個姓王的福建人貪圖賞金,就向宗弼建議說:“宋軍戰船大多為海船,全靠風力驅動。如果找一個無風的天氣出戰,再用火箭攻擊宋軍的戰船,則宋軍不攻自破。”宗弼采納他的建議,連夜制作火箭。四月二十五日,晴空萬里,長江之上一絲風都沒有,宗弼就在這一天挑選了射術精湛的士兵,駕著輕便的小船,用火箭攢射宋軍戰船上的篷帆。一時間濃煙和火焰籠罩了整個江面,韓世忠的部隊不戰而潰,只有韓世忠和少數將士得以棄船逃生,從陸路撤回了鎮江。
進兵陜西
天會八年(1130)七月,金太宗以右副元帥宗輔替代陜西都統婁室節制陜西金軍,同時將宗弼所部西調洛陽,準備先攻陜西,然后入川東下,迂回滅宋。與其同時,南宋知樞密院事兼川陜宣撫處置使張浚也接到了宋高宗的詔令,準備在陜西發動攻勢,以牽制淮南金軍,使其不能南下。八月,張浚以熙河路經略使劉錫為都統制,率涇原路經略使劉锜、秦鳳路經略使孫渥等五路大軍,步、騎共十八萬人,號稱四十萬,向陜西耀州富平地區集結。金朝聞宋軍反攻,急命完顏宗弼率精騎兩萬由洛陽馳援陜西;命婁室率軍數萬由河東進至綏德軍(今陜西綏德),完顏宗輔率金軍進至富平,雙方在陜西展開了一場決戰。
宗輔以宗弼統率金軍左翼,以婁室統率金軍右翼,從兩翼向宋軍發動猛攻。戰斗開始不久,宗弼的左翼金軍陷入泥濘無法馳騁,被宋軍團團包圍,傷亡慘重。混戰中,金將韓常的眼睛被流箭射中,他怒吼著拔掉箭矢,鮮血淋漓,就用泥土塞住眼睛的傷口,然后躍馬高呼搏斗,再加上婁室在右翼拼死力戰,這才將宗弼救出重圍。隨后,婁室率右翼軍猛攻宋軍左翼,宋經略使趙哲臨陣脫逃,宋軍一片大亂,隨之全軍崩潰,金軍大獲全勝,乘勝占領了陜西大部。
富平之戰后不久,婁室病死,宗輔也返回燕京,宗弼被提升為右翼都統,成為金軍在陜西的最高統帥。天會十年,宗弼率軍從陜西進攻四川,經過和尚原(今陜西寶雞西南)時,遭遇了宋將吳玠、吳璘兄弟的拼死抵抗。面對占據險要地形的宋軍,宗弼進退不得,只能下令撤軍。宋軍伏兵四起,萬箭齊發,宗弼身中流矢,部下傷亡慘重,這是宗弼從軍以來遭遇的第一次慘敗。天會十一年,宗弼再次率軍進攻四川,這次他擊敗了吳璘所部,奪取了和尚原。次年,宗弼率軍攻打進入四川的門戶仙人關,結果被吳玠擊敗,退軍鳳翔府(今陜西鳳翔)。三月,宗弼率軍返回燕京。天會十五年,金熙宗提升宗弼為右副元帥,受封沈王。
權傾朝野
天眷初年(1138),領三省事宗磐專權跋扈,他對內勾結左丞相宗雋,對外拉攏手握兵權的左副元帥撻懶,將河南、陜西割還宋朝。宗磐等人的做法引起了金熙宗和主戰派大臣的不滿。最終,在宗弼、宗幹等人的支持下,金熙宗以謀反罪名處死了宗磐、宗雋,解除了撻懶的兵權。為了獎勵宗弼的擁戴之功,熙宗任命宗弼為太保,兼領行臺尚書省、都元帥。這時宗弼發現撻懶接受宋人賄賂,就前往燕京誅殺撻懶。撻懶聞訊從燕京南逃,準備投奔南宋,結果在宋金邊境被宗弼抓獲,后被押往祁州(今河北安國)處死。
清除了宗磐等人后,熙宗將軍權、行政全部交給宗弼處理,下詔令說:“各州郡軍隊的事情,決定于元帥府;民間的訴訟及錢糧事務,交給行臺尚書省處理。”宗弼建議發動侵宋戰爭,奪回交付宋朝的河南、陜西之地,熙宗也表示同意,并下詔通告朝廷內外。隨后,宗弼從黎陽奔赴汴梁,右監軍撒離喝從河中出兵陜西。宗弼派孔彥舟攻取汴州、鄭州,派王伯龍攻打陳州,派李成攻取洛陽,宗弼自己率軍攻取亳州和順昌府。一月之間,金軍攻取了河南、陜西大部,宋岳飛所部退守潁昌,宗弼順利地占領汴梁。金熙宗派使者慰勞宗弼,獎賞他麾下有功將士三千余人。野心勃勃的宗弼不甘就此罷手,又揮軍南下,結果一敗于順昌劉琦部,二敗于郾城岳飛部,其所部傷亡慘重。
當年九月,宗弼在燕京拜見了巡行至此的金熙宗。宗弼在燕京住了二十天,在他回元帥府的酒宴上,熙宗賜給他甲胄、弓箭和寶馬。也正是在這次酒宴上,宗弼和左丞相、宗翰昔日的心腹希尹發生言語沖突,宗弼大怒。第二天向皇后裴滿氏辭行時,宗弼向皇后告發希尹有不軌之舉。宗弼走后,皇后向熙宗稟告,熙宗派人追回了宗弼,允許他處死希尹。第二年,宗弼升任左丞相兼侍中、都元帥領行臺尚書省事,成為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臣。
宗弼執掌軍政大權后,對內減稅賑濟,選拔合格的官吏,重用文人,北方的經濟得到了一定的恢復。對外方面,宗弼也從堅定的主戰派轉而支持“南北和好”。皇統元年(1141),宗弼利用秦檜除掉南宋大將岳飛,然后允許宋高宗割地請和。皇統二年,宋金簽訂和議,史稱“紹興和議”。宋金兩國西以大散關、東以淮河為界,南宋向金稱臣,每年輸白銀二十五萬兩、絹二十五萬匹。紹興議和后,宗弼進為太傅,派出左宣徽使劉筈出使南宋,用袞衣冠冕、珪玉寶物冊封趙構為南宋的皇帝。金熙宗下旨賞賜宗弼人口、牛馬各一千、駱駝一百頭、羊一萬只,并且從宋朝每年進貢的貢品內賜給白銀兩千兩、絹兩千匹。宗弼上表請求退休,熙宗沒有允許,而是賜給他世代享受特權的金書鐵券。皇統七年,又進為太師,領三省事,都元帥、領行臺尚書省事依舊。第二年,宗弼去世。大定十五年(1175),追謚忠烈;大定十八年,配享太宗廟。
上一篇:安祿山列傳
下一篇:宗愨列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