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斯福生平簡介,羅斯福歷史評價,羅斯福怎么死的?
西奧多·羅斯福(Theo-doreRoosevelt,1858—1919),又稱老羅斯福,美國第26任總統,在對外政策方面一貫奉行“大棒政策”,是一個擴張主義者。
羅斯福于1858年10月27日出生在紐約市。他的祖輩是歐洲早期移民,曾參加過美國獨立戰爭和南北戰爭。從他的家譜中可以看到英格蘭、蘇格蘭、愛爾蘭、丹麥等民族的血統。他的父親是一個銀行家兼商人。母親是喬治亞州一個農場主的女兒。家庭信奉荷蘭改革教會。
羅斯福自幼患哮喘病,未能上學,家里只得為他聘請家庭教師。后來他因參加騎馬、拳擊等體育運動,恢復了健康。他對自然、歷史和軍事產生了興趣。當他18歲進入哈佛大學學習時,開始撰寫《1812年的海戰》一書。1880年6月,他于該校畢業,兩年后他的這本處女作問世。離開哈佛后,他曾入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研究法律,因興趣不合,未及一年自動退學。
1881年他參加了紐約州第21區共和黨分會,很快當選為該州眾議院議員。從1882至1884年,他在眾院中擔任過共和黨少數派(改良派)的頭目,曾提出反對貪污、建立“模范政府”的議案。從此,羅斯福就以“激進的改革派”面目,在政界初露鋒芒。
1884年總統競選時,羅斯福極力反對共和黨國務卿布萊恩競選總統。正在此時,他的母親和妻子于同一天去世。為了減輕痛苦,羅斯福遠離家鄉,到西部的達科他州買了一塊地產,經營牧場達3年之久。他的興趣和能力,博得了左鄰右舍的夸獎。1886年,他返回東部競選紐約州長遭到失敗。年底,他到倫敦第二次結婚,第二年春天返美。此后的兩年半,他一直隱居長島,從事寫作。他的作品有:《莫里斯州長傳記》、《托馬斯·本頓》等。但最主要的是幾部有關美國西部的著作,這些多以他的親身經歷為背景。據說,他所以稱那段西部生活是一生中“最有意義的日子”,因為正是從那時起,他產生了帝國主義哲學思想。他在四卷本的《征服西部》中評價了美國西進運動的意義,實施“宅地法”的影響,購買路易斯安那地區和領土擴張的意義。羅斯福一生中出版了30多種著作,其中以這部書和他的自傳在美國廣為人知。1889年羅斯福被哈里遜總統任命為聯邦文官委員會委員,任職6年,于1895年改任紐約市警察局長。
十九世紀后期,擴張主義理論在美國甚囂塵上。羅斯福是一個積極鼓吹者。他十分欣賞反動的盎格魯一薩克遜種族優越論,贊賞并宣傳海軍司令馬漢關于取得“制海權”的理論,主張美國建立強大的海軍,確立海上霸權地位。1895年,當西班牙的殖民地古巴爆發起義時,羅斯福等人摩拳擦掌,躍躍欲試,企圖在古巴取代西班牙的統治。為此羅斯福得到麥·金萊總統的賞識,于1897年被任命為助理海軍部長。第二年4月,美國政府剛剛向西班牙宣戰,羅斯福奪取古巴心切,立即辭去了海軍部的職務,自愿組織并率領美國第一義勇騎兵團,號稱“鐵騎”,到古巴、波多黎各一帶與西班牙軍隊作戰。
由于在美西戰爭中戰功卓著,1898年底羅斯福被推選為紐約州長。在州長任內,他提議征收特許企業稅,觸犯了摩根等財團的利益。摩根和共和黨黨魁普拉特決定要體面地將他趕出紐約州,提名他擔任有名無權的副總統。羅斯福本人心里雖不同意,卻身不由己,在1900年大選中當上了副總統。12月他立即以私人名義宴請摩根,消除了征收特許企業稅的“誤會”。第二年,當他就任副總統僅幾個月,總統麥金萊突然在布法羅遇刺身亡,根據憲法羅斯福接任總統。他于1904年再度參加競選,第二次連任總統直至1909年3月。
羅斯福主要是仰仗摩根財團而青云直上的。他秉政之初在第一次致國會的咨文中,便討好壟斷資本家說,對大部分托拉斯應進行“調整”,而不是“消滅”。這份講演稿也是事先經大資本家們審閱修改過的。但是,不久,他卻掀起一場所謂反托拉斯的“改革運動”,使社會輿論嘩然,壟斷資本家為之一驚。
原來,這是一種在反托拉斯名義下的欺騙手段,因為羅斯福面對廣大群眾、中小資產階級與壟斷資本家矛盾日益尖銳的情況,不得不實施一種在表面上反托拉斯、實際上卻無損于它的政策,以此緩和階級矛盾,鞏固大資產階級政權。
反托拉斯的第一刀是從“北方證券公司”下手的。該公司是由摩根、哈里曼等人新組織的一家鐵路聯合公司,1902年初羅斯福指令對它提出違法起訴。摩根大吃一驚,急忙求見總統,打聽他的聯合鋼鐵公司命運如何。羅斯福安慰他說,只要沒有發現它有違法行為,是不會被控告的。就是對于“北方證券公司”,經過長期的筆墨官司,1904年最高法院才通過法令,解散了它。但解散令的作用僅在于排擠了哈里曼的一部分勢力,而摩根對鐵路的控制權卻沒有受到損害。
當然,老羅斯福的反托拉斯措施,也從另一方面反映了代表不同壟斷集團利益的斗爭。洛克菲勒和摩根之間長期爭權奪利,明爭暗斗。洛克菲勒一直反對羅斯福成立商業部和勞工部。羅斯福也就把洛克菲勒視為政敵,特別是因為后者在1904年大選時沒有支持他。于是羅斯福通過反托拉斯戰,竭力庇護摩根財團,削弱洛克菲勒,在連任之后,羅斯福首先把矛頭指向了洛克菲勒的美孚石油公司。1905年他支持各州控告該公司,并組織人員進行調查。第二年他向議會提交調查報告時,批示道:“美孚油公司直到現在仍在享受各鐵路公司秘密運費的便宜……這顯然是違法的”。這場官司曠日持久,使羅斯福又撈取了不少政治資本。
在第二屆任期中,羅斯福還以所謂“公平法案”繼續表演“改革”騙局。1906年國會對各保險公司進行大檢查,發現徇私舞弊的中心人物正是摩根的好友、多年與羅斯福有書信來往的裴金斯。為保全后臺,羅斯福成立了一個州際商業貿易委員會,專門打擊挑起事端的哈里曼。同年還發布了旨在加強該委員會權利的“海普朋條例”。1907年羅斯福暗地支持摩根的鋼鐵聯合公司,違法并吞田納西煤鐵公司,在金融界引起軒然大波,史稱“1907年大恐慌”。
在羅斯福任期內,最高法院審理過25起控告大托拉斯的案件,但是,故弄玄虛的“反托拉斯戰”并沒有取得實際效果。托拉斯有增無減。1900年美國有托拉斯149家,其資本為40億美元。而當羅斯福離開白宮時,托拉斯的數目已達10,020家,資本總額為310億美元。其實,這毫不足怪,羅斯福在第二任內一次私下談話時就說過:“事實上,每次在那怕只有一點小小的借口時,我就停止訴訟。”他還在一封書信中說,如果不管理鐵路,“將會進一步出現鐵路國有化運動的危險”。
羅斯福執政期間,實行過一些促進美國經濟發展的措施,多數旨在保護自然資源。他在首次致國會的咨文中,提出治理森林和水流是內政的重要問題。從1902年頒布“民主資助新土地法案”后,重點在中西部,興建了30多項水利工程。位于亞利桑那州鹽河上著名的羅斯福大壩就是這時修建的。1905年羅斯福設立了林業局,給各地配備了訓練有素的林場人員,并劃出5,000萬公頃土地為森林保護區,這一數字幾乎是前三任總統劃出土地總和的3倍。他還在阿拉斯加州保留了約340萬公頃的礦區。1907年他任命了一個水產研究委員會,并發布保護水產和礦產的計劃,部署從五大湖到密西西比河建立深水壩,使海洋與內河相連接的全國性水運路線。后來在41個州建立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的基礎上,1908年成立了國家資源保護委員會。
在外交方面,羅斯福奉行侵略擴張政策,即“大棒政策”。用他的話說,就是“說話溫和,手握大棒,將所向無阻”。1903年當他進入白宮之后,曾赤裸裸地宣布:“我是一個擴張主義者……我簡直不明白,一個人……怎么能夠不成為一個擴張主義者”。
羅斯福政府對外侵略的重點是加勒比海地區和中國。
老羅斯福在1904年12月6日致國會的咨文中,就對門羅主義作了新的解釋和延伸。他說:“導致文明社會紐帶全面松弛的長期為非作歹或懦弱無能,在美洲,如同其他地方一樣,會最終需要某一文明國家進行干涉,而美國在西半球如果遇到這種為非作歹或懦弱無能的罪惡昭彰的事情,為了恪守門羅主義,也不得不勉強施行國際警察力量。”從而對拉丁美洲國家進行了肆無忌憚的侵略擴張。強占巴拿馬運河區就是他最重要的“杰作”。修建一條溝通兩洋運河的想法,產生于上世紀中期。但因南北戰爭前后美國國力不足,幾經周折卻無能為力。美西戰爭后,美國迅速上升為世界強國。羅斯福上臺伊始便于1902年迫使法國出賣了運河開鑿權。1903年初,美國逼迫哥倫比亞政府簽訂“海—埃爾蘭”條約,在巴拿馬地峽劃出一條15英里寬的地區租借給美國99年,承認美國在那里開鑿和經營運河的特權。條約立即遭到哥倫比亞國會的拒絕。羅斯福惱羞成怒,于10月策動了巴拿馬政變,使其脫離哥倫比亞而“獨立”。11月,美國與巴拿馬傀儡政府簽訂開鑿運河的條約,規定美國永久租用巴拿馬一條寬16.09公里的狹長地帶,有權在此修建運河、鐵路以至駐軍。美國為此付出的租金是微不足道的,第一次支付1000萬美元,1913年后每年降為25萬美元。就這樣,全長81.6公里的運河在羅斯福任內破土動工。從1914年運河通航后,美國長期霸占著運河區。
羅斯福步前任總統之后塵,1902年在古巴扶植傀儡政權;1903年強迫租借關塔那摩作為美國海軍基地;1905年則以永久條約形式,確立美國有權干涉古巴內政。1906年羅斯福出動軍艦,派陸軍部長干預古巴起義,在島上成立臨時政府,并長期駐軍。另外,1901到1902年,當英、意、德三國以索債為名,威逼委內瑞拉就范時,羅斯福利用“門羅主義”一再進行干涉。為對加勒比地區的各國政府進一步施加壓力,羅斯福于1906年乘“路易斯安那號”軍艦訪問了巴拿馬和波多黎各,成為美國在任總統出訪的第一人。經過幾年的軟硬兼施,羅斯福終于在1907年攫取了多米尼加的關稅權,為期50年。對此,他曾得意洋洋地說:“就像一條貪婪的大蟒蛇一樣,假如它不得不吞下一個豪豬的話,那就應該一錯到底!”
羅斯福對中國虎視眈眈,積極參與了瓜分中國的角逐。1902年他以清政府給俄國單獨在東北筑路開礦的權利為由,也想爭得一份特權。接著,美日聯合于1903年強迫中國開放沈陽等新的通商口岸。日俄戰爭中,羅斯福援助日本排擠俄國,又不忘重申對華的“門戶開放”政策,以求機會均等,利益均沾。他還與日本商訂共同在中國東北開礦筑路,后因日本反對而未逞,1909年,他又抓住機會要擠進英法德三國銀行團,在中國修筑粵漢、川漢鐵路。
美國對中國的文化侵略正是始于羅斯福。在他支持下,1906到1907年,美國國會決定抽用“庚子賠款”在中國開辦學校,或供中國學生留美之用。自1908年以后,美國傳教士接踵而來,在華開辦的學校、醫院、“育嬰堂”等機構與日俱增。此外,1905年中國為抗議美國排華而掀起的抵制美貨運動,也是在羅斯福炮艦威逼下被壓制下去的。
羅斯福執政期間,美日關系極為微妙。1905年日俄戰爭中,羅斯福派私人代表與日本外相簽訂一項分贓密約,美方確認日本并吞朝鮮,日方則承認美國對菲律賓的占領。正由于他“調停”日俄戰爭“有功”,1906年他第一個作為美國總統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金。兩年后,美國又與日本簽訂了“陸特—高平協定”,雙方互相承認在太平洋地區的領土和屬地。羅斯福所以對日本在華利益作一定讓步,目的是利用它抵擋歐洲列強在華的勢力,為美國侵華創造可乘之機。
1909年3月羅斯福卸任總統職務后,帶著大兒子在非洲熱帶森林里消磨了10個月,醉心于打獵和搜集動物標本。他們甚至捕獵巨大的非洲野牛。在他紐約家里的獵物陳列室里,各類動物的頭角獸皮無所不有。后來他還與人合作撰寫了一部《非洲猛獸生活史》。以后,羅斯福還周游了羅馬、德國、北歐,直到1910年6月才返回美國。
新總統塔夫脫上臺后,羅斯福深信這位摯友能繼續自己的“改革”路線。但事實證明,塔夫脫并不打算進行“新的冒險”。于是共和黨分裂了。反對新總統的議員們在1911年組成了共和黨“進步派”,提名拉福萊特為總統候選人。羅斯福對于“進步派”也有人推舉他一事,起初一直保持沉默,但到1911年底他突然一反常態,居然以“人民需要我拯救國家”,必須“履行義務”的姿態,開始了競選活動,企圖重返政治舞臺。“進步派”內部經過激烈斗爭,羅斯福壓倒了拉福萊特。然而在1912年共和黨全國大會上,他卻敗給了塔夫脫。羅斯福派憤怒之下很快舉行了“民族進步黨”成立大會,提名羅斯福為總統候選人,以示抗衡。該黨以雄麋為徽,所以羅斯福這段經歷亦稱“雄麋運動”。在1912年大選中,共和黨的分裂導致民主黨候選人威爾遜漁翁得利,當選了總統。很快羅斯福又返回了共和黨,“民族進步黨”亦從此不復存在。
競選失敗之后,羅斯福到“展望”周刊工作,并撰寫自傳。
1913至1914年,羅斯福到南美各國旅行,并擔任隊長,率領探險隊到巴西亞馬孫河熱帶叢林探險,險些喪生。1917年當美國宣布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好戰成性的羅斯福要求組織和率領志愿部隊赴歐作戰,未被批準。1919年1月6日病死于紐約家中。
本文由謀略學網整理發布,若轉載本篇文章,請保留本文出處與鏈接。
轉載請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mouluexue.com/renwuzhi/2020051853.html
上一篇:羅得斯生平簡介,羅得斯歷史評價,羅得斯怎么死的?
下一篇:羅歇生平簡介,羅歇歷史評價,羅歇怎么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