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面趣談·霍春陽
霍春陽(1946~),河北清苑人。當代著名畫家。1969年畢業于天津美術學院,留校任教至今。20世紀70年代中期嶄露頭角,擅長寫意花鳥畫。80年代以后進入創作豐收期,并確立了在當代中國畫壇的重要地位,作品多次入選全國美術展并獲獎。曾任天津美術學院國畫系主任。現為天津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天津美術學院教授。1997年被中國文聯評為 “中國畫壇百杰” 之一。作品被北京人民大會堂、中國美術館、毛主席紀念堂、釣魚臺國賓館、中央電視臺等單位及國外博物館收藏,多次出國進行藝術交流,出版個人畫集多種。
霍春陽像
虛靜通脫畫蘭菊
近幾年,在探索以傳統扇面形式表現寫意花鳥精神方面,霍春陽作出了很多努力。在霍春陽的寫意花鳥畫中,扇面作品是比較受書畫愛好者歡迎的。
梅、蘭、竹、菊、荷、水仙、玉蘭、牡丹等花卉,是霍春陽扇面的主要題材。根據畫面的需要,有時畫家還要在樹枝或荷梗上畫一只小鳥。霍春陽認為,中國古代畫家在花卉草木的千姿百態中發現、創造了美,使原本為自然之物的梅、蘭、竹、菊等花卉轉化為藝術形象,并且賦予它們某種特定的文化內涵或某種特定的精神屬性,成為藝術家們抒情言志的載體,千余年來,重復不已,精品迭出,經驗累累。歷經多年的探索,霍春陽將傳統推進到他所追求的虛靜通脫的境界,創作靈性得以更加自由地發揮,使很多畫家可望而不可及。虛靜通脫,說白了就是“松”,畫畫要“松”,畫家的心態也要“松”,有了這種隨緣的心態,才能達到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境界。譬如代表清幽的蘭,經霍春陽沉著而豪強的用筆揮灑,特別是將蘭草向三度空間的縱深處理,顯示出一種帶有時代氣息的人格的張力,氣質空華,氣韻悠長。再如他畫殘菊扇面,兀立的山石用淡墨皴染得很虛,幾株殘菊不經意地勾勒在山石上下,輕輕松松,逍遙自在,同樣是一種虛靜通脫的境界。明代以后的畫家能“松”到這個地步的并不多。這樣的實踐說明,藝術的本質與品性為藝術家提供了永無止境的創造大空間,藝術有定理,但卻無常象,傳統推進就是要揚棄既有的藝術傳統,創造出能夠調動和發揮人們想象力的新的意象。
收藏家競價泓藝軒
近年來,全國各地舉辦霍春陽書畫作品展銷,他的花鳥扇面往往是出手最快的。
2000年夏天,霍春陽在天津泓藝軒畫廊舉辦畫展,盛況空前。200多平方米的展廳里,人頭攢動,熱氣騰騰,空調幾乎失去了作用。書畫愛好者們的熱情也高,不少作品當場就被訂購。幾幅扇面尤為引人注目,其中一幅名為《露濕荷衣》的扇面畫得極精極雅,成為整個畫展的點睛之筆。6位收藏家同時看中了這幅扇面,一齊伸手,而且各不相讓,僵持了好幾天,實際上形成了激烈的競買局面。本來主辦方預期這幅扇面畫可賣到4500元,結果被一位自愿出6000元的收藏家競得。如按單位面積計算,這幅扇面畫是此次展覽全部作品中賣得最好的。幾年后,這幅扇面的價格已升至2萬多元。藝術品投資專家認為,霍春陽擅作寫意畫,以尺幅扇面限制寫意筆法,從而達到精氣內斂、虛靜通脫的效果,這樣的作品更有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
《花鳥》扇面 霍春陽
《花卉》扇面 霍春陽
上一篇:閑章趣談·雍正
下一篇:收藏趣談·韓慎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