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第奇和羅倫索·美第奇生平簡介,美第奇和羅倫索·美第奇歷史評價,美第奇和羅倫索·美第奇怎么死的?
科西莫·美第奇(CosimoMedici1389—1464)和羅倫索·美第奇(LorenzoMedici1447—1492),文藝復興時期佛羅倫薩的重要統治者,美第奇家族的主要成員。美第奇家族是歐洲文藝復興時代最為著名的家族之一。美第奇家原為佛羅倫薩富商大賈,至十五世紀初發展為意大利以至全歐最大銀行家,并且成為佛羅倫薩城市共和國的統治者。科西莫,皮埃羅(Piero,1416—1469)和羅倫索祖孫三人相繼執掌佛羅倫薩政權達60余年(1434—1492),而佛羅倫薩正是當時蓬勃發展的文藝復興文化的中心,因而這個家族對十五世紀意大利的歷史發展有相當影響。到十六世紀時,美第奇家族已由市民階級上層變成貴族豪門,除了獲得佛羅倫薩公爵(1532年起)和托斯卡納大公爵(1569年起)的稱號而外,其成員有兩人先后出任教皇(列奧十世,1513—1521在位;克萊門特七世,1523—1534在位),兩人應選法國王后(凱瑟琳,1519—1589,瑪利亞,1573—1642),顯赫一時。但在世界歷史上值得一提的仍主要是十五世紀的科西莫、羅倫索兩人。
科西莫·美第奇繼承其家族善于經商的傳統,以商人市民的機智投身政治,開辟了美第奇家族登上政治舞臺的道路。原來,當十四世紀末十五世紀初,佛羅倫薩城市政權落入少數幾個豪富市民家族掌握之時,美第奇家卻被排斥在外。其中原委,除了科西莫之父不愿過問政治而外,還因為其叔祖薩爾維斯特羅曾在1378年的梳毛工人起義中站在起義人民一邊,因此這一首富之家在市民下層群眾中名聲不壞,卻受到上層統治集團的嫉恨。科西莫登上政治舞臺之時,也利用了他家比較同情平民的聲望,反對當權派的橫暴好戰,主張對內對外都采取比較緩和的政策以爭取民心。為此科西莫于1433年遭到當權的阿爾比齊家族放逐,但一年以后,他卻在黨羽的擁戴下勝利回歸,市民群眾也表示歡迎。自此以后,科西莫全面控制了佛羅倫薩市政大權,但他較前人精明干練,雖然大權在握,卻從不大事張揚,反而處處以普通市民身份出現,政治上以幕后操縱為主。當時佛羅倫薩的最高官職是“正義旗手”,任期僅兩個月,科西莫終身只擔任旗手三次,任期總計半年,其余時間他都隱居幕后,但他的黨羽卻控制了市議會和各級機構,他的政敵都遭排擠或放逐,一切政策決定都出自他手,因此時人稱之為“無冕君王”。佛羅倫薩共和國這時雖已名存實亡,但科西莫這種獨特的統治卻能適應佛羅倫薩市民階級希望保持城市獨立、避免淪為封建王侯附庸的要求,他的對內減稅對外和平的號召在一般群眾中也受到歡迎,因此科西莫的統治不僅比較穩固以至祖孫相傳,三世不衰,而且對佛羅倫薩市民階級的經濟、文化發展有所助益,使佛羅倫薩在整個十五世紀始終是文藝復興文化的最大中心。
科西莫當政30年(1434—1464)的主要成就是在外交和文化兩方面。在十五世紀初期,佛羅倫薩屢受北面強鄰米蘭的武力威脅,擁有公爵稱號的米蘭統治者維斯孔第家族多次重兵侵犯,雖然沒有釀成大戰,卻使佛羅倫薩和米蘭的矛盾極其尖銳,當時的佛羅倫薩雖有御敵的決心,卻無揮師出征消滅米蘭的力量,因此這種緊張關系對佛羅倫薩的發展很不利。科西莫上臺后,在外交上一反慣例,采取了籠絡米蘭,利用各方矛盾保持和平局面的政策,一方面繼續和意大利另外兩大勢力——威尼斯、羅馬教皇修好,一方面找機會與米蘭和解。到1447年,米蘭的維斯孔第家族無嗣絕后,由斯福查(1401—1466)繼任,國內混亂,斯福查處境困難,科西莫便抓住機會極力支持斯福查,幫助他鞏固統治地位,并于1454年促成意大利各方勢力締結羅迪(北意城市)條約,公認斯福查為米蘭公爵,各方共同維護和平。這樣一來,佛羅倫薩不僅消除了米蘭的威脅,而且使佛羅倫薩成為保持意大利安定局面的一個關鍵力量,國際威望大增。科西莫還利用美第奇銀行在西歐各地的辦事機構收集情報,參與各國外交活動,使佛羅倫薩在十五世紀歐洲外交舞臺上處于最活躍的地位。在文化方面,科西莫對新起的文藝復興文化大力支持,因為文藝復興文化實質上就是市民階級的文化;同時,科西莫也認識到支持與扶植新文化對他的統治大有好處,既可為佛羅倫薩增高聲望,也能給他的家族裝點門面,一舉兩得。科西莫和十五世紀著名的佛羅倫薩人文主義學者布魯尼(1369—1444)和布拉丘里尼(1380—1459)交誼甚篤,并讓他們擔任佛羅倫薩文書長等要職,使十五世紀初年蓬勃高漲起來的學習古典文化、提倡人文主義的新文化運動在佛羅倫薩繼續發展。科西莫也是許多文藝復興藝術大師的朋友和熱烈贊助者,其中如建筑家布魯列尼斯奇(1377—1446),雕刻家多納太羅(1386—1466)、基培爾提(1378—1455),畫家安琪利科(1387—1455)、卡斯塔尼約(1423—1457)和哥佐利(1420—1498)等人,都是十五世紀文藝復興藝術的杰出代表。
科西莫之后,其子彼埃羅以多病之身統治五年,無大建樹,到其孫羅倫索執政時,美第奇家族才又獲得了一位叱咤風云的歷史人物。羅倫索繼續乃祖的政策,在外交上聯絡各方,保持意大利的均勢平衡,特別是在1480年,當羅馬教皇和南意的那不勒斯聯合起來,以當時意大利的最強兵力威逼佛羅倫薩時,羅倫索突然只身前往那不勒斯談判,不但頓解前嫌,而且和那不勒斯結成同盟,取得了外交史上罕見的勝利。在文化方面,羅倫索甚至抓得更緊,他一方面獎掖藝術,延攬名流,直接參加對文化的管理,一方面還自作詩詞,在佛羅倫薩文壇上忝據一席。但是,在羅倫索統治下,佛羅倫薩市民上層的保守傾向已日益加強,文化方面脫離群眾的貴族氣氛也日益嚴重。羅倫索本人寫的一些方言詩歌就格調不高,只能當作統治階級游樂消遣之物。例如,他的名作《阿麗亞德娜詠》就只不過是當時風靡佛羅倫薩的化裝狂歡游行的一個伴奏:
青春是多么美麗啊,
但是,留不住這逝水年華!
得歡樂時且歡樂吧,
誰知明天有沒有這閑暇。
在這些詩句里,人文主義的思想正滲雜著享樂腐化的頹廢氣息。羅倫索寵信的佛羅倫薩大詩人坡力齊安諾(1454—1494),也只知道講究格律,追求形式的美,思想內容比較貧乏。而在哲學方面,從科西莫晚年就開始的提倡柏拉圖唯心主義的傾向,在羅倫索時就更為明顯。美第奇家族的一座別墅變成了柏拉圖學院,不僅從事翻譯、講解柏拉圖的著作,而且提倡把柏拉圖哲學和基督教神學結合起來,喪失了文藝復興新文化固有的批判宗教神學的鋒芒。在這些影響之下,新文藝的健康的現實主義傳統也受到修正和歪曲,羅倫索喜愛的一些極有成就的藝術大師,例如畫家波提切利(1444—1510)的創作就出現了復雜矛盾的現象,在一定程度上沾染了貴族文化的氣息。
羅倫索的統治雖然仍使佛羅倫薩維持了一段繁榮,但已是強弩之末,危機四伏。內部人民的不滿加強,經濟逐漸耗竭,外部也出現法國等新興強國干涉意大利的危險,因此在羅倫索死后,佛羅倫薩就迅速墮入內部混亂,經濟衰落的局面。美第奇家族兩次(1494—1512;1527—1530。)被起義人民逐出佛羅倫薩,只是憑靠羅馬教皇、德國和西班牙的武力支持才得以復辟。從此直到1743年最后一位美第奇統治者絕嗣而死為止,佛羅倫薩始終歸美第奇家族統治,但這時的美第奇家族已不是市民階級政權的執政而是和封建勢力合流的公爵,其統治對佛羅倫薩已無絲毫積極意義,而佛羅倫薩作為文藝復興文化先進領導中心的地位也逐漸喪失。
本文由謀略學網整理發布,若轉載本篇文章,請保留本文出處與鏈接。
轉載請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mouluexue.com/renwuzhi/2020051744.html
上一篇:羅薩斯生平簡介,羅薩斯歷史評價,羅薩斯怎么死的?
下一篇:莫爾生平簡介,莫爾歷史評價,莫爾怎么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