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煌荊楚吟·洞庭湖之旅·南湖·“南湖秋水夜無煙”
南湖,因位于岳陽城南而名。古又稱邕湖。古人謂水倒流曰邕。洞庭湖納湘、資、沅、澧四水經此入江時,有一天然湖汊,向南回拐,水倒流至汊內成此湖,故名邕湖。因其在洞庭之角,又曾稱角子湖。
南湖為湖南著名風景區。它兩岸群山起伏,峰疊迭翠,湖中小島崛起,怪石嶙峋,港灣曲折,湖汊幽深,山光水色,無限柔情?!澳虾锼篃o煙,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云邊。”李白《游洞庭》寫盡了它的風姿芳質。他還寫過一首《望邕湖》:“剪落青梧枝,邕湖坐可視。雨洗秋山凈,林光澹碧滋。水閑明鏡轉,云繞畫屏移。千古風流事,名賢共此時?!焙笕藫湓娭杏小凹袈淝辔嘀Α本?,便附會一“李白剪枝眺南湖”的故事:李白與賈舍人同游龍興寺,登西閣遠眺邕湖。怎奈選擇幾個角度皆有梧桐樹枝障眼,便急令人剪去礙視之桐葉,萬千氣象頓時撲面而來,因作《望邕湖》。詩人為詩,多有夸飾之辭,據此曰“剪枝”恐不可信,但言者借詩人豪舉言南湖山光水色之美亦無可厚非。
南湖綠水有情,青山有靈。南岸龍山自東向西綿延伸展,宛如巨龍騰水。其前有龜山:九個獨立的山島,一字兒擺向洞庭湖,酷似九只烏龜被巨龍追趕而競游水際。于是民間有“一龍趕九龜”的傳說:秦始皇揮動趕山鞭到處趕山作樂。一日,趕著龍山到南湖,驚動了湖底九個神龜。它們怨恨始皇不恤民情,一起浮出水面阻擋龍山前行。始皇盛怒之下,一鞭將龍山抽成馬鞭形。由于用力過猛,神鞭騰起飛走,這一龍九龜便落地生根,成此奇觀。龜山西面出湖口處,另有一山形似蛤蟆,俗稱癩蛤蟆山,因而又有“九龜趕一癩”的傳說。
過龍山之尾,郭鎮夾于獅、象二山之間,故有“獅象把門”之說。獅山酷似猛獅昂首望天,象山宛如大象伸鼻湖里。人們傳說,從前每逢婚喪喜慶,可到獅子口里借一套金質餐具,后不知何人偷走其中一件,就再也借不出了。金獅仰天長嘯,似在嘲笑世上勢利小人。
南湖北岸有白鶴、金鶚二山。相傳呂洞賓遇松樹精,即在白鶴山下。他三醉岳陽樓時作的七絕中所云“袖里青蛇(劍)”也得之于此?!斗捷泟儆[》云:“白鶴山陽兩池,池潛巨蟒。唐呂巖過此,招之出,化而為劍。今白鶴池舊跡是也。”金鶚山與龍山相對,同君山相望。相傳遠古時代洞庭湖被一鱷魚精盤踞,使這一帶蓬蒿遍地,魚蝦絕跡。一日,南海金鶚仙子與眾姐妹至此,與鱷魚精惡戰三天三夜,終于將其啄死。然后又請眾姐妹從南海銜來各類魚蝦撒入洞庭,自己挺立湖邊永鎮妖孽。天長日久,她就變成了一座山。人們為了紀念金鶚仙子,就把這座山取名金鶚山。因山為全城制高點,故又為歷代兵家爭據之地。康熙十三年(1674)正月,在云南稱帝的吳三桂派部將吳應麒在此扎寨,繞城北九龍堤周20里許,造船鑄炮,與清軍相持達六年之久。今主峰以西炮臺山遺跡尚存,荒草間三門鐵鑄土炮上“周二年造”(吳三桂國號為周)字樣依稀可辨。清光緒十年春,知縣劉華邦等在南面山坡創建金鶚書院。
南湖周圍尚存三眼橋等古跡。《巴陵縣志》載:三眼橋為明嘉靖年間戶部尚書方鈍所修。在修建過程中,有人誣告他借機揮霍?;噬吓蓺J差前來視察。到工地,見民工與方尚書皆以蕎麥面為食,甚為感慨:“方尚書真是吃苦蕎,苦修橋啊!”方尚書死后,人們將他安葬在面對三眼橋的螺絲山上,讓他白天看漁舟往來,夜晚觀萬家燈火。今墓前石人石馬猶存,墓前有石刻對聯:“日受千人拱手,夜觀萬盞明燈”。為人民造福的人,是不會被遺忘的。
上一篇:清清滇黔韻·黔東南之旅·青龍洞·“入黔第一洞天”
下一篇:沉沉帝王夢·京郊之旅·盧溝橋·“盧溝橋的獅子數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