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列孟梭生平簡介,克列孟梭歷史評價,克列孟梭怎么死的?
喬治·克列孟梭(GeorgesEugeneBenjaminClemence-au,1841—1929),法國近代史上少數幾個最負盛名的政治家之一,曾兩度出任總理。他的政治生涯延續了半個多世紀,與法國多次重大政治事件緊密相連。
1841年9月,克列孟梭出生于法國旺代省一個偏僻鄉村。家有祖傳莊園,其父邦雅曼為當地醫生。旺代省是法國各省中傳統影響和宗教影響較深的省份之一,但邦雅曼由于接觸先進的科學技術,思想比較開明,擁護共和,不信宗教。1852年12月2日,路易·波拿巴稱帝,宣布成立法蘭西第二帝國,邦雅曼因反對復辟帝制而被捕,被發配到土倫監獄服刑。
克列孟梭繼承父業,于19歲時開始學醫。他興趣廣泛,對哲學、文學、政治、藝術等都有強烈愛好。政治上自幼受父親影響,富有正義感,主張共和、民主與新聞自由。從學生時代起便在報上撰寫政治評論和文藝評論,并積極參加反對第二帝國的活動,1362年為此而坐過牢。1865年底,他以《時報》通訊記者身份赴美國實地考察共和制,對美國共和制深為贊賞,主張在法國實行“不存在勞工問題”的美國式共和制。
1869年,克列孟梭回到法國。在巴黎無產階級住區之一——巴黎第18區蒙馬特爾開業行醫,不久成名。1870年9月,法軍在色當戰役中慘敗,拿破侖第三投降。9月4日巴黎爆發革命,宣布恢復共和,隨即成立了臨時政府,聲明繼續對普作戰。克列孟梭被任命為蒙馬特爾區區長。1871年2月,當選為激進派議員。當時普法戰爭性質已經轉化為法國自衛的反侵略正義戰爭,而臨時政府則一心想賣國投降,割地求和。在國民議會討論同德國締結割讓阿爾薩斯和洛林東部并賠款50億法郎的法德初步和約時,克列孟梭投了反對票,辭去議員職務,以示抗議。
3月18日,偉大的巴黎無產階級革命在蒙馬特爾爆發。當反動政府派來的士兵拒絕向手無寸鐵的捍衛大炮的群眾開槍,并掉轉槍口擊斃反動軍官時,他反對群眾使用暴力,曾上前攔阻。但他對巴黎人民起義抱有同情,與其他人一起奔走于公社與凡爾賽之間,幻想進行調停,以避免“內戰”。他作為起義發動地區的區長,不參與反革命鎮壓而采取“中立”立場,客觀上對無產階級有利。巴黎公社被鎮壓后,他辭去了區長職務,在蒙馬特爾重新開業行醫。
1871年他被選入巴黎市議會。1875年起擔任市議會議長。1876年當選為眾議員,不久便成為激進派領袖。他一貫擁護共和,反對復辟帝制。在資產階級政治家中,克列孟梭是最早把社會經濟改革的要求列入自己政綱的人物之一。他主張按比較徹底的資產階級民主精神修改1875年憲法,反對設置保守的參議院,主張實行省和市鎮的地方自治,實行分權管理,廢除官僚機構;經濟上他提出按收入實行累進所得稅等主張。他不信教,主張政教分離。他的這些主張在鞏固共和制、推動社會改革方面起過一定的進步作用,因而使他贏得了很高的政治威望。
這一時期,他不斷抨擊溫和派政府。他在議會質詢時,發言咄咄逼人,富有煽動性,導致了數屆內閣總理垮臺,從而獲得了“倒閣能手”和“老虎”的綽號。
他雖然不贊成社會主義,但同社會主義者保持著友好的關系。在某些問題上,他受了社會主義者一定的影響。他于1880年創辦《正義報》,馬克思的女婿龍格是該報最有影響的編輯之一。在龍格影響下,克列孟梭采納了1879年剛成立的法國工人黨綱領所提出的最重要的民主和社會改革要求。他于1880年10月在馬賽發表了馬克思稱之為“半社會主義”的演說①,提出對資本征收累進稅,取消常備軍、縮短工作日、工會活動合法化等主張。
在龍格的影響下,克列孟梭反對法國政府1881年對突尼斯進行殖民軍事遠征,以及隨后對非洲、印度支那等地的殖民擴張政策。他認為,用暴力征服“不開化”民族,只會降低法蘭西民族的道德威望。政府不應把法國大量人力物力用于殖民遠征而應用于國內急需的各項改革。在他看來,殖民事業只有利于少數人發財致富,而不符合法國的利益。
1893年議會選舉時,克列孟梭的政敵對他進行了大量的攻擊。由于巴拿馬運河公司舞弊案當事人之一埃爾茨是克列孟梭的私人朋友,又是他報社的股東,所以克列孟梭也受到牽連。他還被誣陷為領取英國政府津貼的人。因此,他在1893年大選中落選。
從1893到1902年的9年間,克列孟梭在政治上很不得意,主要從事報界活動。1897年開始為《震旦報》撰寫社論。1900至1902年創辦《集團》周刊。1903年6月主持《震旦報》報社工作。報紙成為他從事政治活動的重要基地和有力武器。這種作用突出地表現在德雷福斯案件②過程中。
1894年法國猶太軍官德雷福斯蒙冤,以叛國罪被判處無期徒刑。后來雖然發現了真正的罪犯,但由于政府和軍隊當局竭力掩蓋真相,引起了群眾的公憤,以至發生了一場要求重審此案的、聲勢浩大的社會運動。克列孟梭最初支持對德雷福斯判刑,一旦了解真相便大力為之奔走呼吁,先后在《震旦報》等報紙撰文800多篇,有力地揭露軍國主義和教權主義反動勢力,為德雷福斯伸張正義。《震旦報》還以頭版整個篇幅發表了法國著名作家左拉致總統的公開信。醒目的通欄標題:《我控訴!》是克列孟梭所加。重審運動使克列孟梭的威望大大提高,成為他東山再起的開端。1902年,克列孟梭再度當選為參議員,成為參議院中左翼聯盟的領袖。
在俄國1905年革命的影響下,法國工人運動和群眾革命斗爭蓬勃展開。1906年發生了1,300多次罷工。1905—1911年每年平均罷工人數為23萬多人,占歐洲各國首位。1907年,50萬葡萄種植區農民抗稅起義。列寧在1908年指出:當時法國階級斗爭的尖銳化表現為特別猛烈的、急劇的、往往簡直是革命的爆發①。
資產階級統治集團迫于形勢不得不更換人馬。克列孟梭在野期間一向以“左”著稱,可說是資產階級的“最后一張牌”②。幾十年來,克列孟梭是政界舉足輕重的人物,卻又從未參加過政府。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克列孟梭第一次上臺。1906年3月,他在薩里昂內閣中任內政部長,同年10月薩里昂內閣垮臺后,出任總理兼內政部長。他在內閣中設置了勞工部,這在法國歷史上是第一次。他的施政綱領中列入了幾項社會改革措施,如8小時工作制、征收累進所得稅等。所以,他在執政之初頗有幾分欺騙作用。上臺不久,庫里耶礦區發生大罷工,他作為資產階級政客的反動本質便開始暴露。他動用了25,000人的軍隊前往鎮壓,逮捕了工會領導人,破壞了爭取8小時工作制的大罷工。他的所謂社會改革措施多數未曾兌現,只通過了一項退休法令,規定只有65歲以上老年工人才能享受。工人們稱之為“死尸的退休金”,因為當時工人備受剝削、摧殘、很少有人能活到這年齡。克列孟梭在野時一貫反對新聞檢查,上臺后卻下令壓制新聞自由。他的所作所為博得資產階級右翼的全力支持,成為他們對付無產階級和人民群眾的“鐵腕人物”。他主持的這屆內閣延續達33個月之久,是第三共和國時期壽命最長的幾屆內閣之一。
他對外奉行聯合英、俄以對付德國的政策。本來,他是反對同沙皇俄國結盟的,但是出于反德考慮,他不僅不廢除法俄條約,而且在1904年英法協約的基礎上,竭力促成1907年英俄協定的締結,從而使法、英、俄“三國協約”最后形成,與德、奧、意三國同盟相對立。他上臺前強烈反對對外殖民擴張政策,上臺后卻繼續推行前屆內閣的帝國主義政策。
1909年克列孟梭下臺。1911年,再度當選為參議員。1913年創辦新的日報《自由人報》,自任主編。翌年9月,《自由人報》被取締,兩天后又改名《囹圄人》重新印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大力進行沙文主義和軍國主義宣傳,主張對德國進行復仇戰爭以保衛法國安全。
以愛國主義面目出現,鼓吹帝國主義戰爭的克列孟梭,再次成為處于困境中的法國帝國主義的“最后一張牌”。偉大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勝利后,蘇維埃俄國退出大戰。當時法國前線失利,傷亡很重,士氣低落。資產階級內部以前總理卡約為代表的一派,主張立即議和,實現“沒有勝利者的和平”。在這緊急情況下,主戰的普安卡雷總統決定請克列孟梭組閣。其時克列孟梭已76歲高齡,身兼總理與陸軍部長重任。1918年3月8日,他在眾議院的政策演說中說:“我的對內政策是:我要作戰。我的對外政策是:我要作戰。……任何時候,任何地方,我都要作戰……而且我將不斷作戰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他歷來獨斷專行,再度執政后更加突出,實際上是在保留議會的情況下實行了個人獨裁。他殺伐果斷,威重令行。他多次親赴前線,重振士氣,在國內強力鎮壓反戰力量,并對他們一概斥之為“失敗主義分子”。他還以此為借口,大肆鎮壓工人運動。前內政部長馬爾維和前總理卡約等亦以企圖秘密議和罪名遭到逮捕。他還起用堅決主戰的福煦,擔任英法聯軍的指揮。1918年11月德國投降的消息傳來,77歲的克列孟梭老淚縱橫地高喊:“我總算等到了這個復仇的日子!”。法國參議院一致通過法令,確認了他的功績,指出:“喬治·克列孟梭作為公民、總理兼陸軍部長,為祖國立下了偉大的功勛”。克列孟梭從此被人稱為“勝利之父”。
他積極參與策劃反對蘇維埃俄國的武裝干涉,同英國簽訂了反蘇和劃分“勢力范圍”的協定,積極支持蘇俄內部鄧尼金、高爾察克等反革命叛亂。他還提出了臭名昭著的“防疫地帶”計劃,以防止俄國革命影響的擴展。
1919年克列孟梭代表法國出席了凡爾賽和會。他力主肢解德國,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國,以便法國稱霸歐洲大陸。他提出的和約方案,除收回亞爾薩斯和洛林外,要求占有薩爾區,并使萊茵河左岸脫離德國而成為在法國控制下的緩沖國;德國東部的一部分領土分給波蘭、捷克等;由德國賠償全部戰爭損失;根據戰時密約,瓜分德國殖民地。由于英、美的反對,他不得不作出一些讓步,但最后簽訂的對德和約仍然部分地滿足了法國的要求。
在和會上,克列孟梭堅決主張公開武裝干涉蘇俄,他說:“目前布爾什維克的危險性是很大的。布爾什維主義在擴展。如果布爾什維克在德國傳播,經過奧地利、匈牙利而抵達意大利,那么歐洲將面臨巨大的危險”。
1920年1月,克列孟梭競選總統失敗后退隱故鄉旺代省從事寫作。他生平著作很多。主要有:《社會的混亂》(1895)、《我的后期思想》(1927)、《美國的重建》(1928)、以及《勝利的偉大與苦難》(1930)等。1918年克列孟梭當選為法蘭西學士院院士。1929年11月克列孟梭去世,終年88歲。
克列孟梭在1883年中法戰爭時強烈反對政府對華作戰,曾駁斥政府所謂優等民族開化劣等民族的托詞,否認中國、印度等為劣等民族,指出開化是掩蓋暴力的偽善名稱。他對中國推翻帝制的辛亥革命持同情態度。1911年11月孫中山取道法國東歸,路過巴黎時,當時在野的克列孟梭曾會見孫中山,表示了誠摯的同情態度。
克列孟梭在法國歷史上被視為愛國主義和政治權威的典范,第三共和國最偉大的政治家。他之受到法國史學界的高度頌揚是可以理解的。實際上,克列孟梭的一生是從激進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者演變為赤裸裸的帝國主義者的一生。在不同時期,他在歷史上起了完全不同的作用。在第一階段即上臺執政前的漫長歲月里,總的說來,克列孟梭屬于資產階級的左翼,是反映小資產階級和一部分農民利益的激進派杰出領袖。在爭取民主、社會改革、反對軍國主義、教權主義和反對殖民政策等問題上,同社會主義各派采取過一些共同行動。馬克思和恩格斯多次肯定過他所起的積極作用。但是,他畢竟是一位資產階級政治家。正如恩格斯所說的:“他很快就會面臨這樣的抉擇:或者放棄自己的改良,并繼續成為資產者中間的資產者;或者繼續前進并趨向革命。我認為,他將仍然是資產者”。①當著階級斗爭尖銳化的形勢下,他被統治階級委以部長、總理的重任時,這種抉擇就不可避免的了。他很快背棄了自己原先的主張,拋棄了社會改革的諾言,并以鎮壓手段暫時平息了高漲的群眾運動。列寧曾在1908年指出:“克列孟梭——布利安內‘激進社會黨’內閣的暴虐并不亞于畢洛夫的容克保守黨內閣”。②克列孟梭還以“左翼”領袖的身份,推行反動的內外政策,起了一般右翼政客不可能起的作用。這就是克列孟梭一生所走過的道路。
本文由謀略學網整理發布,若轉載本篇文章,請保留本文出處與鏈接。
轉載請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mouluexue.com/renwuzhi/2020051838.html
上一篇:克蘭麥生平簡介,克蘭麥歷史評價,克蘭麥怎么死的?
下一篇:克洛維生平簡介,克洛維歷史評價,克洛維怎么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