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鐘岳
鄧鐘岳,字東長,號悔廬,聊城(今屬山東)人。其太祖以下幾代高官,可謂出身世宦之家。康熙六十年(1721),大魁天下,授官翰林院修撰,官至禮部侍郎。
鄧鐘岳自幼天賦極高,且品質端厚,穎敏過人。其父酷愛藏書,在江南做官,時常以千金買書,這為幼年的鄧鐘岳提供了十分有利的讀書條件。他不僅將家之藏書讀盡,還經常借書讀,故少年時即以博學多聞聞名于家鄉。
康熙六十年,鄧鐘岳狀元及第,開始了幾十年的官宦生涯。與別人不同的是,他的主要活動在教育文化方面,三典省試,四任督學。他每到一地,便大興教育,刊刻名著,推動當地文化事業的發展。在江蘇刊刻《近思錄》、《白鹿洞規》等書訓士。任廣東督學時,擯棄一切供頓舊習,依照《程氏分年讀書法》教學生研治經書。每個學生發一本記錄簿,記錄個人學習心得,于每月初一、十五組織學生會講。每研治完一部經書,學校即按國家科舉考試的要求測驗學生。其教學方法的改革促進了當地教育質量的提高,利于人才的成長。提督浙江學政時,教育師生建立廉恥之心,重名節,輕私利,達觀處世,樂觀待人。他一生兢兢業業于教育事業,大力獎掖人才,經他推薦的梅谷成、雷等,不僅品行端正,而且才能超人。
鄧鐘岳刻意研究儒家經典,尤精于《易經》。主要著作有《知非錄》、《寒香詩集》等。他的字也寫得不錯,且有求必應。其子侄輩有多人考中舉人。
上一篇:賈黯
下一篇:金德瑛